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文学经典如何潜移默化影响人生:探讨阅读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4-14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文学经典,怎样影响你的人生”

这是一个碎片化阅读的年代。

手机普及且新媒体迅猛发展,正越来越吸引公众眼球并占据人们业余时间。然而扪心自问,每天那海量的信息乃至爆炸性新闻能给你带来什么呢?每天汹涌而来的新闻信息在如海浪般退潮之后,你的记忆深处又能留下多少有益的回味呢?

我们回眸走过的人生历程时,有一种阅读难以忘怀。它一直陪伴着你,如影随形,甚至刻骨铭心。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这种阅读就是文学经典。那些作品深刻地描写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具有震撼灵魂的伟大力量。那些作品优美地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情绪、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这样的作品总会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被世世代代广泛传阅,而且总是让人常读常新。文学经典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愉悦,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心智。它还激发了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信念和热情。歌德曾说,优秀的作品无论怎样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雪莱也说,一首伟大的诗篇就像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那么,让我们怀念经典、致敬经典并重温经典吧。

为了唤回我们对文学经典的美好记忆,在新媒体时代点燃经典的亮光,使其照耀我们的人生,引领我们追求美好的理想与信念。自 2021 年第 1 期开始,我们开展“文学经典,怎样影响你的人生”征文活动,每期专门开辟版面刊登优秀的来稿。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要求

回忆某部经典作品的阅读经历和感受,这部作品要印象最深且影响最大。它可以是书或单篇作品,既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体裁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也可以是剧本、报告文学等任何一种。

杜绝虚构和杜撰的情况。要用真实的经历以及真实的感受,来讲清楚某部(篇)经典作品为什么能够深深地感染到你并且打动你。还要说明它给你之后的人生历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文章不能只是泛泛地谈论和无病呻吟。它需要所写的阅读经历是独特的,感受是真切的。要力求有感而发,做到言之有物,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篇幅最好在 2000 字以内。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在发表前在任何网络平台传播。来稿一旦被采用,就会寄样刊并且支付优厚稿酬。

来稿时需注明作者的邮编,还需注明通讯地址,同时要注明手机号,并且将这些信息发送至本次征文所指定的邮箱:

bjwxjcyd@vip.sina.com,邮件的主题需要标注“重温文学经典”这几个字。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止。

《北京文学》编辑部

2020年11月6日

征文选登之三(上)

假如有人问我,该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要拒绝天下无敌的战狼。我会用《傅雷家书》里的原话来回答,即:它是既热烈又恬静的;是既深刻又朴素的;是既温柔又高傲的;是既微妙又率直的。这就是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17岁那年,我遇见《傅雷家书》

文 / 老 哲

1982 年我 17 岁,在太原二十六中读了两年高中后参加高考。我只考了 381 分,而当年山西省本科录取线是 390 分,所以我名落孙山,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我在复读班恶补了一个月数学,那过程痛苦不堪。父亲通过熟人帮我补报了一个专科志愿,之后我收到了太原师专中文科的录取通知书,便心有不甘地进入了一所并非自己预期的学校。

为何要再考一次呢?我是一个刚刚深深迷上文学的狂热少年,在数学课上忍不住偷偷阅读《安娜·卡列尼娜》,怀揣着当作家梦想的人,实在无法抵挡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诱惑。正是在读师专的那段时间,我遇到了对我一生都有影响的《傅雷家书》。

从读高中的时候开始,我养成了经常去书店的习惯。那时候是一个新书和好书不断涌现的时代,如果一周不去逛书店,等再去的时候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 80 年代初期,我经常去的书店一共有四家,分别是解放路的新华书店、五一路的新华书店、古籍书店以及外文书店。但我写满了一个本子的读书笔记,一直保存至今。楼适夷在《代序》里称它为“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确实是恰如其分的。我作为一个艺术学徒,在刚开始的时候,幸运地结识了一位导师。这位导师造诣深厚且知识渊博。他已经怀着遗憾离世了。然而,他写给自己儿子的私人信件,凭借范用先生的卓越见识和勇气,在刚刚经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那个时代,成为了公共出版物。于是,傅雷先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我们这一代渴望知识、热爱艺术的少年们共同的精神引领者。20 世纪最后的 20 年里,《傅雷家书》的发行量达到上百万册(仅三联一家),不知让多少像我这样的艺术学徒从中受益。

文学、绘画、雕塑与音乐是相互关联的,思想和艺术是融为一体的,《世说新语》和《柏拉图对话集》具有同等的伟大之处。在 80 年代初期,具备这样眼光并能给予我们这样教诲的人,我们自己的父辈以及大学里的老师,都无法拥有像傅雷先生那样的学识和眼界。我从《傅雷家书》开始阅读,阅读了傅译的《巨人三传》和《艺术哲学》,还阅读了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我与朋友们交换盒式磁带,用像半头砖那样的录音机,对照着傅雷的解说来听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和肖邦的音乐,并且怀着极大的热情听了一次盛中国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我们搜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的单页名画供欣赏。把大卫的画像和维纳斯的雕像贴在居室的墙壁上,把贝多芬的石膏像放置在案头。怀着近乎虔诚的心态敬重艺术,立志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献给艺术。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完全是受到了傅雷的教导。

已经过去了将近 40 年,我如今接近了傅雷先生离世的年龄。我虽未功成名就,但一直坚定地走在追求艺术的人生道路上,没有丝毫的后悔和怨言。

从世俗角度来看,傅雷的一生算不上成功。他幼年丧父,天资极高。17 岁时就有短篇小说得以发表。由于叛逆,他曾被几所中学开除。20 岁时自费前往法国。四年后归国。曾在上海美专、昆明国立艺专等学校短期任职。因与人无法合作而辞职。他将翻译法国文学和艺术名著当作一生的事业。新中国建立之后,傅雷没有进入体制内领取工资。他和巴金、汝龙等一起,成为了少数几个依靠版税来维持生活的文学从业者。在反右运动中,他不肯听从上海作协领导的好心提醒,让自己进行“深刻检查”,因而被划分为“右派”。

当今社会,青少年励志教育存在误区。误区在于鼓励所有人都去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名利和权势,却忽略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仿佛只有具备战狼式的人格,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保持不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官场,年轻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与 40 年前的社会氛围有着很大的差别。我时常自问,今天那些决心投身于艺术和文学的青年,需要具备多大的勇气与魄力呢?他们又将会遭遇怎样的艰难与曲折呢?倘若有人问我,应该以何种理想人格来拒绝那天下无敌的战狼呢?我会用《傅雷家书》中的原话来作答,即“既热烈又恬静,既深刻又朴素,既温柔又高傲,既微妙又率直:这便是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文学,历经三十年,日夜不停进行写作,从未有片刻懈怠,然而最终却毫无收获,我也并不放在心上。世间之事如雪泥上的鸿爪、浮云般变幻无常,多次变化多次幻变,都清晰地留在记忆中。太阳还未落下就开始写作,太阳将要升起才停止,靠力气吃饭,以茶泉解渴,名和利的束缚,对我来说有什么呢?秉烛通宵阅读,心灵跟随古人遨游,自我激励又自我娱乐,不与当时的文章为伍,书籍一天天增多而堆满屋子,见识越发卓越而能洞察空虚,在万重山中独自前行艰难,一座山放过又有一座山阻拦。把字收集成句并非易事,登高必定赋诗来抒发余怀。只是那三寸的毛笔,换成了一尺的键盘。华美的篇章尚未完成怎肯罢休,壮志要像雕琢龙一样延续文化脉络。昔日在长沟中游玩的游子,不知不觉间鬓角已染上霜华。瞻望前路,人生是如此短暂。幸好有妻女在身旁相伴,她们如花般美丽,似玉般纯洁,心思精巧,言辞优美。她们不会因为我没有什么名声而责备我,这也能稍稍慰藉我的一生。在庚寅年的初春,我客居在京师已经有十年了,心中有所感触而兴起,喝下这几杯酒,略微表达一下我的心意。

十年过去了,其意思依旧如此。《傅雷家书》中的这一句话,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完-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3期

BOOK

职场励志短文经典文章大全_职场励志短文经典文章100字_经典职场励志文章短文

韩少功曾言,1991 年的中国文坛,即便仅有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那也可算作丰年。这样的赞誉,足以表明《我与地坛》在文坛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在阅读这篇杰作时,自然有着另外的一番感悟,那是文字与身心相互交融的一种纠缠,是洞穿灵魂的一种彻骨剧痛,是勘破生死的一种醍醐灌顶。

我与《我与地坛》

文 / 陈政昌

我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是史铁生。只因他和我有着相似的糟糕身体状况,曾遭受病魔长时间的折磨与摧残,经历过从健康到残疾的剧痛。在最轻狂的年纪,都被命运那无情的黑手肆意捉弄和吊打。他在 21 岁时瘫痪,我在 18 岁时瘫痪。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

我读到史铁生的第一篇作品,是 1983 年他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那个时候,我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好几个月,根本无法下床,瘫痪的状况已经确定下来。那时的我是大三的学生,学业还没有结束。小说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散文化的叙事笔调,它以行云流水般的方式叙述着陕北农村那极度贫瘠且极度荒凉的原生态风貌,同时也展现了小说主人公白老汉极其坚韧且极其从容的生活态度。小说的具体情节已遗忘。仅隐约记得,白老汉喜爱唱《信天游》,以及小说的结尾部分为“老汉唱的并非崖畔上那一缕残阳的红光,而是长在崖畔上的一种小野花,叫山丹丹,是红色的,每年都会开放”。我认为,那是史铁生借助山丹丹的顽强倔强来对人生进行的一种暗喻。

我记住了史铁生。记住了那个坐在轮椅上、和我有着相同命运的作家。之后我相继读到了他的《奶奶的星星》以及《命若琴弦》。说起来很羞愧,作为“铁粉”,在他三百多万字的文字里,我仅仅读了他几篇作品。原因说出来更羞愧,我既找不到也买不起。但这并不影响我被他圈粉,我将他奉为偶像。瘫痪已成既定事实,我回到了长湖村那破旧的老木屋,与弟妹们相互依靠着生活。在最初的几年中,始终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四处去寻觅民间的中草药偏方。因为没钱,所以去不了大医院。吃了大概百数斤中草药之后,我最终彻底死心,放弃了治疗。我比史铁生幸运,我逐渐能够借助拐杖行走,无需乘坐轮椅。我的双腿早已出现状况,肌肉已经萎缩,变得如同两根枯瘦的柴火秆一般。

1991 年的某一天,我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当时读的是原版,出自《上海文学》第一期,这本杂志是小妹从她同学那里借来的。在此之前,史铁生曾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进行写作。我也想着向偶像学习,开始创作文字,并且参加了 1984 年《人民文学》举办的首届函授班。学习写作需要看书,然而我没有钱去订阅报纸杂志。我只有在有一些钱的时候,才会前往县城邮局的报刊亭去购买零售的书籍。我家距离县城有十里路,我自己走不了那么远,所以只能让小妹帮忙去买。因为钱是有限的,需要用在关键的地方,每次买书,我都只让小妹买《小说选刊》和《人民文学》。因此,能够读到《我与地坛》,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意外并且很奢侈的事情。

在未读《我与地坛》之前,我就已经在思考是否要放弃写作。读了《我与地坛》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放弃写作的决心。六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写稿,不断地投稿,却不断地被退稿,这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具备写作的才能。退稿和发表的比例已经让我那高傲的自信心无法再继续张狂。我无法写出具有深刻内涵和震撼力的大作品,与其这样一直耗下去,还不如去寻找其他的出路。活着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生存是最为重要的。我本身并非一个意志力十分强大的人,经过反复思考,在读完《我与地坛》之后,我毅然决然地烧毁了所有的旧稿,并且不再买书和看书,与文学彻底断绝了关系。

韩少功曾言,1991 年的中国文坛,即便仅有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那也堪称丰年。这样的赞誉,足以表明《我与地坛》在文坛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在阅读这篇杰作时,自有一番不同的感悟,那是文字与身心相互交融的一种纠缠,是洞穿灵魂的一种彻骨剧痛,是勘破生死的一种醍醐灌顶。文中的很多情节,我都曾亲身经历过。刚瘫痪时,曾有失魂落魄的绝望心理;在亲人面前,曾展现出坏到极点的脾气;还经历过自杀还是活着的终极思考。我想起了经常被我无端训斥和莫名责骂的来照顾我的大妹,到现在,我还欠大妹一个道歉。我也想起了多次萌生的一死了之的冲动,以及苦苦思索怎样活下去的内心交战。

说说《我与地坛》中关于母亲那一节的感受吧。我觉得那是文章里最为丰满的部分。史铁生是在母亲离世后,才领悟到母亲的苦难以及她的伟大。他领悟到一位母亲面对一个残疾儿子,每时每刻都在担忧,且经受着无止无休的煎熬。史铁生对母亲生前那些点点滴滴的追忆,还有失去母亲后那至真至诚的忏悔,读起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我未曾提及我的母亲,原因是我瘫痪之时已没有母亲,她在我父亲离世后改嫁了。然而,正是《我与地坛》这部作品,消散了我长久以来因母亲改嫁而郁结在心中的怨气,让我对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恩。俗语讲“娘肚子里十个儿,儿肚子里却没有娘。”《我与地坛》使我重新将母亲放在了心里,改嫁后的母亲,依然是我唯一的母亲。在母亲晚年的时候,我把她接回到了我的身边。娘走的时候很安详。我没有让娘骄傲,也没有让她遗憾。

1991 年弃笔后,到 2016 年我再次拾笔写作,中间间隔了 25 年。25 年,也就是四分之一个世纪,而我依然活着。我真心佩服史铁生的睿智,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如今再进行写作,我已没有当年的那种功利之心,文字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我知道史铁生已于 2010 年去世,我的偶像已经离世,我应当继续在写作的道路上修行。

-完-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3期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3期目录

目录:

/现实中国/

绝对控制(报告文学)/丁一鹤/4

寻找老阿妈的汽车兵(报告文学)/木 茜 阿 华/38

/作家人气榜/

落日晚照,为谁温柔(短篇小说)/叶兆言/46

等闲变却故人心(作家素描)/王振羽/62

/好看小说/

道砟(中篇小说)/孙春平/99

月光册(中篇小说)/张慧兰/64

写书的父亲(短篇小说)/王凯/88

碧浪清波(短篇小说)/李昌祥/126

送瓜换记忆(小小说)/宁雨/132

/新人自荐/

“1+1行动”(中篇小说)/张建华/134

新颖角度 亮色人物(点评)/张陵/169

/天下中文/

敬畏口罩外的微生灵(散文)/杨文丰/172

像蜀锦一样绚烂(散文)/朱小平/181

背篓里的桃花(散文)/王彬/186

/真情写作/

屋后海棠(散文)/白庚胜/189

美味佳肴(散文)/彭喜媛/193

经典职场励志文章短文_职场励志短文经典文章大全_职场励志短文经典文章100字

可可托海山野的雪(外二首)狄力木拉提·泰来提/196

民心大地(组诗)/王德席/198

生活之歌(组诗)/王德领/208

雨夜(外一首)/雪迪/131

消失之地(外二首)/李昌鹏/133

鼓楼的夜(诗)/戴潍娜/170

纸上的爱情(外二首)/管清志/171

/文化观察/

【“文学经典,怎样影响你的人生”征文选登】

17岁那年,我遇见《傅雷家书》/老哲/201

我与《我与地坛》/陈政昌/202

一种指引,一抹希望/王丽/204

挚爱的诗人与诗/余志勤/206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1年第3期目录

目录:

004/刺客爱人【原载 《收获》 2021年第1期】双雪涛

豫让当年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在现今被演绎成了“刺客加爱人”的故事。豫让遗留下来的那把青铜宝剑,在两千多年后又引发了新的恩怨仇杀。从英雄到罪犯,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宝剑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善恶又轮回了几次?

052/白梦记【原载 《长城》 2021年第1期】胡学文

儿子不务正业且坑蒙拐骗还杀了人,有人替他打了官司,同时有人给父亲送了二十万元。这笔钱给父亲带来的并非欣喜,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噩梦。这个一直朴实本分的农民该怎样摆脱这场梦魇呢?

今天海德薇有没有跳舞呢?【原载 《小说界》 2021 年第 1 期】李静睿

在哈利·波特的故事当中,海德薇是一只担任信使的雪鸮。在他与她的故事里,海德薇同样是信使,它将他们召唤而来,让他们在两小无猜的年纪相逢,在情窦初开之际相爱。之后,他们在繁华的城市中离散,聚散不定。这一回,海德薇能否召唤他们再次找到彼此呢?

106/吞咽 【原载 《青年文学》 2021年第2期】蓝石

北漂了很多年,在生意场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却依然没有磨灭他对文学的喜爱。他有一部小说卖出了电视剧版权,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他和项目负责人关雪之间产生了一种似恋非恋的暧昧情感。就在这个时候,关雪身患癌症晚期的丈夫向他发出了“邀请”。那一夜,他将会迎来什么呢?

140/永安【原载 《湖南文学》 2020年第12期】梁豪

在永安,蛮荒的气息与现代相互碰撞,蒙昧的状态与文明一同并存,侠义的情怀与邪恶相互交织。在永安,无论是豪车还是破车,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统统进入了盲区。那个身世成谜的男孩阿水正在逐渐长大,他将会搅动那潭原本沉寂的水,带你去看看小城永安真实的样子。

陈克海的作品《在柏叶底》原载于《湘江文艺》2021 年第 2 期。

她年纪三十多一点,感受不到爱情的滋味,对婚姻也不抱希望。正当她苦闷得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命运给她发出了一个邀请,那就是下乡去扶贫。她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期盼,踏上了前往柏叶底村的路途,可是这条下乡的路和她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207/中国文学期刊中篇小说选目

208/《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3期要目

敬告读者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篇篇好看,期期精彩!

还可以到杂志铺()订阅本刊。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