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经常会寻找一些经典的职场励志故事,他们以此来激励自己。既然如此,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一共有 7 篇,供大家参考。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1)
戴上乐观眼镜的人,永远是先找优点,再看缺陷。
所以,当面对相同的对象时,乐观的人会首先问自己:“他有哪些方面是让我喜欢的呢?”
第一个想法出现了,那就是:“哇,他的笑容很灿烂,甜甜的,让人感觉很舒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察觉到:“只是可惜他的鼻子稍微大了一些。”
感觉到其中的差别了吗?
乐观者并非无知且盲目。他们能够对事情进行清晰的观察。他们习惯先去看事情的优点。他们乐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令人兴奋的地方。他们会多花精力去经营这些优点。所以,他们往往比那些只挑毛病的悲观者有着更丰富和精彩的结局。
因此,不要忘记你已经戴上了乐观的眼镜。从现在开始,无论是去到一个新的地方,还是认识一个新朋友,亦或是遭遇一个新的状况,都请发挥乐观眼镜的神奇作用。先去寻找优点,然后再去看待缺陷。
老教授约克博士有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幸亏没有更糟”。这句话的意思是,目前的状况其实还是比较好的。
当研究进展不顺利的时候,身为学生的我们满脸沮丧地去寻求帮助,说道:“该怎么办?几个月的努力都白费了!”约克教授会用两分钟的时间看看手中的报告,接着拍拍你的肩膀,面带微笑地说:“幸好情况没有更糟糕!”随后拉着你出去走走,花费两个小时来开导你的心情。就这样,第二天我们又欢快地走进研究室继续奋力工作。
有一次,约克太太遭遇了车祸,她的一条腿被撞断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赶紧赶到了医院。大家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遗憾。没想到,约克教授却面带微笑地回答说:“还有一条腿没事,幸亏没有更糟!”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们懂得在困境中能够找到值得庆幸的地方,保持热忱,不致绝望,并且能够将危机转化为转机。
因此,无论遭遇何种挫折,过去总是觉得“实在是太糟糕了”的你,要记得换个角度去看:“幸好没有更糟糕!”这样就能重新找回感激的能力,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悲观是没有用处的,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只有乐观,才能够引出奇迹。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2)
给舍友发微信几天不见,在干嘛呢?
在叔叔家看书呢,我这两天反思我之前找工作的状态过于急躁了。
中午与两个好友一同吃饭。整个过程中,话题依旧围绕着找工作展开。是留在北京,还是前往地方?是去银行、企业,还是党政机关?亦或是选择创业?这些曾经只是别人面临的选择,此刻却迅速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最为现实的考量。
最近,清华男神梁植在某档节目中谈到了面临毕业后的最大纠结,即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然而,他却不料遭到了同为清华校友的高晓松的痛批,说他没有名校生的风范,还质问他是否愧对于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高晓松身为艺人,懂得去制造话题性。他熟稔打造一档火爆节目所应具备的元素。就如他自己所说,对于任何一个话题,都能够聊得很有意思。他对梁植的行为,既是批评,更是鞭策。谁说过能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的赞美呢?别忘了,最后评委还说了一句“山水有相逢”。
我欣赏梁植在面对评委翘着二郎腿进行痛批时没有进行反驳,这展现了他的涵养以及应有的分寸。
清华人向来不擅长反驳,原因是他们不愿将精力耗费在隔靴搔痒、漫无边际的口水仗里;然而,清华人又极为擅长反驳,因为他们勇于直面问题,在反思中以行胜于言的精神,将责任与担当书写得格外有力。
曾经问一位在中科院工作的清华老学长:您觉得,清华人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学长认为,社会具有多元性,这使得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同时,我觉得清华人无论身处哪一行哪一业,都具备家国情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必然都饱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史老师在入学教育时说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这句话是一所伟大的大学能给人一种胸怀。拥有胸怀能让人获得高度,这样之后对未来的把握会更清晰、更精当,在反观具体事物时也能有锐利的眼光。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3)
34 年前,《中国青年》杂志的发行量超过 200 万册。该杂志刊登了一封长信,信署名潘晓,充满了青年人的困惑,题目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这封信引发了一场持续半年多的全国范围内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
34年后的青年,我们依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时空变换。
物质之声变得愈发喧闹,红尘变得愈发绚烂。消费的浪潮将人挤压得只顾眼前的琐碎之事,人们耻于谈论理想,羞于聊起情怀。有的人依靠潜规则获得成功,有的人依靠花费钱财开创局面。即便再有才华,也可能终其一生只为追求身披金印、实现生命的世俗价值。一方面对社会的病态进行抱怨,另一方面又想尽办法钻营谋取私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社会新的中产阶级。
今年 10 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的同学前往北大拜访了钱理群先生。先生明确表示:80 后、90 后是与历史以及未来都脱离的一代。与历史脱节体现在你们未曾经历过过去几十年的重大变革,也就是那种在全国乃至全球每个角落都发生的重大变革。你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和未来脱节了。因为迫于生活生计和升学压力,他们只能专注于范围较窄的社会、经济事务。而未来的世界是大融合的世界,并且和历史有很大关联。
钱理群先生希望对年轻人表达:这个社会正悄然发生着变革。有许多人对现状并不满足,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问题,他们无力去改变宏大的环境和秩序。但他们可以从改变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开始,以自己理想的方式去生活。
鲁迅曾说:要幸福地度日,要合理地做人。这句话至今仍掷地有声,所谓合理,便是去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利益以及相互影响进行调节。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4)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
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
第三个好好的。原来:
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
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
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

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赵放阳的职场感悟如下:老是将心思放在自己优势上的人,常常会因自己所谓的优势而失败。倘若认为自己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且他人不具备,就会忽略自己的优势也有不足之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既不要轻视对手,也不要忽视自身的短板。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5)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
鸽子问:你要飞到哪?
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
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赵放阳有职场感悟。在职场上,当自己发生改变,比如个人心态的转变、处事态度的调整以及个人正能量的提升等,那么自己所感受到的职场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反之,如果自己不做出改变,即便更换了一份工作,所面临的职场环境也和原来差不多,很难取得什么成就。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6)
野猪与马一同吃草。野猪时常做出恶劣的行为,有时会践踏青草,有时会把水搅浑。马对此十分生气,一心想着要报复野猪,于是就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在上面。马因为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
猎人骑上了马,然后打败了野猪。之后,猎人又把马牵了回去,将其拴在了马槽边,使得马失去了之前的那种自由。
职场中,若不能宽容他人,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你要懂得“杀敌 1000 自损 800”这个道理呀!
职场励志故事及感悟(篇7)
那年,我被邀请去日本一家制造汽车的企业进行考察。在参观制造板簧的工序时,一名操作工人钻错了孔。这一情况被工长恰好看到了,工长随即打电话找来设计人员,并把情况告知了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听完后,立刻承认自己的设计存在问题,还表示自己的设计应该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从事设计工作。我认为这样成熟的工艺,并且已经干了这么多年,却出现了错误,这应该是操作工的失误,怎么能把责任推到设计人员身上呢?正当我感到纳闷的时候,工长已经叫停了这项工作。我对此感到奇怪,于是问道:“工作怎么突然就停了呢?”工长回答说:“如果设计有问题,就应该停止。”
我一直对这件事颇为关心,很想知晓日本人是如何处理此事的。过了几天后,我再次前往那家企业,特地去查看那套模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模具已经被重新改装了。此次改装后的模具,即便工人放错了板簧,也无法进入到模具里面去,从而彻底地解决了工装方面的问题。
我赞赏日本人的效率,同时深感惭愧。在国内,这样的事经常会遇到。像这种对产品质量没有多大影响的错误,如果工长没看见,操作工就会悄悄地处理掉;如果被工长看到了,多数情况下,工长会对操作工进行一番教育,最多也就是罚一下了事。而对比之下,日本人面对这种错误,处理的方法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把这种责任一直追查到底。错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弄清楚这件事到底错在何处。只有找出源头,才能够彻底地解决问题。
我明白了,这是一个理念方面的问题。我们和日本人的经营理念存在区别,我们侧重于处理表面的情况,而日本人则侧重于处理问题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