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上映,它如同一匹黑马,所到之处,掀起众多职业女性的共鸣 。该电影讲述了职场菜鸟杜拉拉的故事,她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历经八年,从一名前台成长为一名干练的部门经理,同时还俘获了高富帅的心,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
观众佩服杜拉拉的才情,认可杜拉拉的努力,同时羡慕杜拉拉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在爱情上也水到渠成。然而,行政这个角色,真的如影像展示的那般光鲜亮丽吗?
小到茶水间的纸杯,大到全体员工的活动,只要是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似乎都有行政的踪迹。有人讲,行政就是做杂事和搞后勤;也有人讲,行政把控着公司的关键命脉。有问题就找行政的你,真的清楚行政吗?
@行管专业学生
行政有很多不同方向。比如考上研究生后,你能够和老师一起搞科研,或者留在学校任教。或者考个公务员,从事一些与政府绩效、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土地资源、城市治理相关的工作。另外你还可以当秘书,或者进入企业,不过要是进企业,我想就和我们所学的内容没太大关联了 。
@数学直男
依照组织的规定章程进行人事、财务等管理以及协调组织各部门?
@未来的JCSS
协调请假函的。
@搏击教练
行使政治权力的地方?
@ HR妹妹
开展行政相关活动,例如管理领导的行程,安排会议的时间与地点,发布通知 。
职业存在壁垒,术业各有专长,小塘主采访了集团行政部的5名同学,去听听他们自己给出的答案吧。
@林小瓜不吃番茄酱
行政前台
入行1年
计算机专业
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我只是这边的前台工作人员,不过我会将您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上级领导 。
我不会听你的,我要你就这么听着,我现在告诉你,我已经把这次通话录制下来了!
这些日子,林小瓜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公司虽不强制要求前台有call必答,可林小瓜觉得,电话放在了前台,这就是她的“分内之事”。然而她拿起话筒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在这之后的半小时内,她得稳稳地把对方的情绪炸弹全部收下。
刚接到这样的电话时,林小瓜会被对方的情绪影响,她会思考为什么要对不是自己的错误负责,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95年女生,林小瓜还没准备好成为一个“左耳进右耳出”的倾听者。
除了外面打来的频繁电话,同样让林小瓜感到烦恼的是,还有来自员工的误解。
“前台不让放东西,好不人性化。”
在凡问社区里,有人如此吐槽。林小瓜环顾前台一圈,她的工位上仅放置着电脑和Pad。前台环境干净且整洁,这让她满意地收回了目光。
要是有人开了头,其他人就会感觉不公平,接着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以往,任何人都能够随意进出公司,任何物品都有理由放在前台,这对员工安全不利,对公司形象也不好。
行政部开会时,行政部负责人强调,做事要以公司和员工为出发点,尽量不让其他部门同事感到别扭或难以接受,要将重心放在维护公司利益上。
大多数时候,矛盾之所以产生,可能只是因为大家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只要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工作就会越来越顺利 。
林小瓜于7月底入职,到如今,虽说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然而她明显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细心了,同时也更有耐心了。
十一黄金周刚结束,七天假期使林小瓜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重返职场第四天上午,一个因员工间矛盾打来的电话打到了凡普金科前台,对方要求找CEO,林小瓜无奈地笑了笑,又开启了她的倾听之旅。
“现在已经习惯了,骂就骂吧,他能舒服一点就好。”
@ mio
行政专员
入行4年
工商管理专业
黄金周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恰好碰上了“寒露”,太阳运行到了西经195度,天气从凉爽转变为寒冷,办公室的转椅上,不知不觉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外套。

mio负责行政服务台,她对天气变化要更敏感些,因为她发现公司预备的应急药需求量越来越大了。
“请给我一盒药吧,下次生病还能接着用。”
这是最让mio懊恼不已的一句话,面对生病的同事,mio内心很想直接且大方地给予一整盒药品,然而因为面临定额预算,mio只能咬咬牙说:“不好意思,只能给您今天的量。”mio如此严格,在保证药品能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还把药品预算控制在了恰当范围 。
当下正值换季阶段,往后天气会愈发寒冷,生病的人数将会增多,我向众人说明这是用于应急的药品,且要留给其他同事使用,大家对我表示理解 。
mio是个正宗的北京大妞儿,在接受采访时,她的京腔为她的故事增添了一层奇妙的喜剧色彩,她觉得自己虽说嘴巴厉害,不过说完就不再计较,是个乐观的姑娘。
“我们提供温暖的服务,但我们不是小保姆。”
由于工位在行政服务台,mio总能收到许多来自其他部门的“帮助请求” ,有时帮忙搬桌子,有时帮忙抬箱子 ,这些小小的“有时”汇聚成了mio不在工位上的“常常” 。
“大家可能会觉得行政比较闲,但其实行政真的挺忙的。”
在把核算报销单的任务交接给财务部门以前,这项工作一直属于mio的工作范畴。由于公司的主体众多,mio需时常加班加点核算报销单的名称、金额等内容。即便如今不用再核算报销单了,每月月底mio仍要逐一核对对账单。
原本我觉得行政工作只是处理些琐碎小事,然而在实际接触之后,才发觉行政工作其实颇具深度。
mio在做行政工作的四年当中,持续改进自身的沟通方式,不断提升处事能力,在行政这条道路上,mio的步伐变得愈发坚实。
@小龟爬树
空间管理专员
入行3年
行政管理专业
阿树出身于行政管理专业,然而这与他当下的工作全然不同,阿树所学的“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其工作对口的是政府事务,要是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阿树如今应当是一名公务员。
阿树的家人期望他能成为一名公务员,公务员这份工作体面,工作状态安逸,职业发展稳定,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如同大多数家长那样,阿树的家人只盼着他能有更好的发展,却忽视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感到快乐。
阿树想飞得快乐,于是他一头扎进了企业中。
凡普金科北京总部的四个办公区,是阿树的天空。
阿树在行政这个居间部门工作,公司员工是他的用户。一直以来,凡普金科将“用户体验”当作首要任务,这种注重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行政部门。阿树期望凭借自身努力优化空间,为员工打造一个整洁的办公环境,提升他们的满意度与舒适度。说到这儿,阿树戏称自己像个“大管家”。
9月份的时候,因为公司业务发生了变动,总部开展了一次“大搬家”行动。针对此次大规模的工位调动情况,行政部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让每个部门只进行一次搬迁。
然而任何事情都存在意料之外的情况,在遵循“只搬一次”原则时,有一个部门进行了两次搬迁,先是从D17搬到了B17,而后又从B17搬到了D18。第一次搬迁,目的是将刚建好的新工区提供给他们使用;第二次搬迁,原因是行业发生了变化以及业务进行了调整,导致新工区暂时无法使用。
两次调整都有合理的原因,然而,巨大的工作量还是不可避免地让对方产生了不满 。
我也不喜欢反复做同一件事,可有时实在没办法。公司秉持“拥抱变化”的价值观,这在工作与生活方面给了我诸多启发。
阿树对“拥抱变化”有着超出字面的体会,变化是常态,身为行政人员,看人看事要更全面,要有大局观。
总部有四个办公区,在资源的存量与增量方面,在空间的维修与改造方面,在公司的细微之处,总能看到阿树忙碌的身影,然而别人看不到的,是他对整体办公空间的把控。
行政给其他员工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基础运营,遇到任何事情找行政就行,然而这仅是做好行政的第一步,第二步要思考如何让基础运营运转得更快,第三步要考虑怎样使行政工作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阿树不喜欢宅在家里,他总会利用假期时间去各地游玩,他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各式各样的天空,可是对于展翅这件事,也许银河SOHO更适合他自由飞翔。
@明天就会瘦一丢丢的阳阳
行政主管
入行3年
工商管理专业
阳阳,你可不可以帮我开一下离职证明 ,阳阳,我这个月工资为何少了呀 ,阳阳,能不能帮我盖个章 ?
阳阳电脑桌面上的企业微信又闪起了橙色。
阳阳说道,脸上的笑容有点像emoji的“笑哭”,他经常收到这类消息,感觉又喜又悲,喜的是大家都很信任他,悲的是这些真的不是他能管的事情。
2015年,阳阳拿着毕业证,满怀期待地开启了人生中具有真正意义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凡普金科那时还称作普惠金融,行政部门的小伙伴们为了能让大家更迅速、更精准地找到同事,要求在每个工位上都放上相应员工的名牌。阳阳入职的第一天,这个规模宏大且简单、重要却乏味的任务,落到了她的身上。
整整一周,打印机发出嗡嗡的噪响,这种噪响单一而有节奏,成了她第一周工作的循环单曲。
把名牌折成规规矩矩的样子,轻轻卡在别人的工位上,阳阳小心翼翼地放置,生怕打扰了工位上正目不转睛盯着电脑的员工。阳阳看着他们在键盘上自如舞动的手指,他们的眼睛聚焦在目光深处,反射出熠熠的光泽 。

那一刻,阳阳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像后勤。
不过很快我便在活动上找到了工作的乐趣,看到组织的活动受到大家喜爱,看到大家玩得十分开心,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了。
今年5月,凡普引进了企业差旅管理软件“差旅壹号” ,软件对接管理的任务交给了阳阳 。这要求阳阳不能只做运营管理 ,还需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深入了解产品 、行业以及客户 。于是 ,除了行政的日常工作 ,阳阳近些日子每天都要查看“差旅壹号”的反馈 ,并及时与供应商沟通 ,这已成了必备流程 。
“差旅壹号”上线后,在公司内部引发了激烈的应用评价 ,阳阳每天既要尽可能满足员工需求 ,又要考虑公司的成本控制 ,还要顾及供应商的职能范围 。
(差旅壹号)
现在“差旅壹号”处于试运行阶段,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它也的确使大部分员工无需再自行垫钱打车,无需再自行垫钱买机票,也无需再自行垫钱订酒店了。由于咱们公司架构复杂,给差旅壹号带来了许多本质之外的需求,我们要求“差旅壹号”以员工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系统存在的问题,期望带给大家更佳的体验。
过年之际,亲戚询问阳阳从事何种工作,阳阳回应自己是做行政工作的,亲戚们相互对视,感觉这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
我认为,任何职业的成就状况,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要是你始终想着处于他人之前,那么当你面临被替代的情况时,别人就会为你说话。
@行政老曹
行政经理
入行13年
旅游管理专业
曾任蚂蚁金服行政专家
大宇宙之中存在着若干个小宇宙,我们在思索这个多维空间的时候,更应当关注各个小宇宙之间的关系。
谈及目前对行政的思考 ,老曹用了一个比喻 。他笑谈自己并非懂得哲学之人 ,只是常喜欢问自己一些问题 。其中 ,问得最多的是 :我如何能够变得更好 ?
有一段时间,老曹常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行政是做什么的。于是,这些年的内省,为老曹融会出一套行政体系,这是属于他自己的。
借用《三体》的多维视角,针对不同对象,将行政分为三个维度,我们由此找到了行政的使命,即替公司发声,帮员工办事,为业务加油。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行政是一个借力的过程,它不生产资源,而是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协调与沟通。
今天的老曹能够骄傲地向他人诉说,在他所认识的人里面,他是第一个能清晰说出“行政是什么”的人 。
自己知道“行政是什么”,够了吗?
年轻时候的老曹,喜好凡事都亲力亲为。如今回忆往昔,老曹戏称自己那时“年少轻狂”。多年后的某一天,老曹寻思:他当下所具备的这些所谓本领,待他离世后,就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事物。
每个人抱果子的数量有限,烂掉一个就少一个,然而,当你把自己的果子分出去时,你便有机会去体验更多的果子,体验更新鲜的果子,体验更不同的果子。
老曹明白了信任与包容的问题,其对业务管理的理解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初见现在的团队时,老曹向他们明确了两个原则,即“除了一些敏感信息,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我会的你们都会。”
从此,在老曹认识的人当中,又增添了许多人,这些人能够明确地说出“行政是什么” 。
当年老曹在酒店担任会展部总监,他手下有200来号人,这些人都是他的兄弟。大家因为情感而凝聚在一起,只听从“大哥”的话,只认“大哥”。后来老曹离职了,不到一个月,他所管理的两个团队也各自分散开来。
那时的团队工作是为了人,老曹期望现在的团队工作是为了使命,要让专业的行政伙伴与大家一同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我期望在我离去的那一日到来时,大家依旧能够为了这个使命持续努力,我同样坚信他们必定会如此去做。
凡普金科北京总部的行政团队一共有7个人,全国行政团队则有19个人。团队规模从200人缩减到19人,尽管人数减少了,然而管理难度却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200人时人数众多,不过业务相对简单。19人时人数较少,但是每个人负责一项业务,复杂程度提升的不止一个层级 。
老曹对他的团队要求颇为严格,老曹常常问自己“我如何能够变得更好”这个问题,老曹也常常问他的团队 。
公司前台拥有“行政前台”这一职称,然而老曹告知她,她并非从事前台工作,她需做的是思考整个公司的访客接待事宜,老曹要求她观察不同访客,制定不同的访客接待策略。
网上有许多关于网友对行政存在误解的帖子,其中有一条帖子这样写道,行政就是打杂的,行政就是搞后勤的 。
“经是好经,和尚给念歪了。”
在老曹的行政体系里,存在一些行政工作,这些工作容易让人觉得是打杂和后勤性质的,其原因在于心力不足,所以总是处于被动接单的状态。老曹要求他的团队主动出击,去发现对方的潜在需求 。
做行政工作的人十分有意思,需要对诸多事物有所了解。一个优秀的行政人员,要同时拥有心力、脑力和体力。心力体现在态度方面,脑力体现在专业素养上,体力体现在执行能力上。
采访行政的其他人时,大家总会不由自主地提起老曹,老曹得知此事后,觉得压力很大。
做大哥压力巨大,首先得照顾众人,要尽可能公平地评判一件事,如此大家才会信任你。其次自身要发展得很棒,因为当那些年轻人注视着你时,你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未来,甚至是他们的底线。
老曹对行政的未来有着清晰目标,他觉得行政部处于行政1.0状态,也就是北京作为固定可见平台,为全国各区域行政提供支持,行政的未来是行政2.0的云平台模式,一个在北京策划活动的人,可能身处深圳,也可能在北海。
老曹笑了,笑得格外轻松,他说宇宙只是一个比喻,要是太深奥了,我们也可以聊聊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