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_972661402]
[id_1912010484]
对以文字为生的人来说,文字便是他们通晓古今的艺术创作。在日复一日的写作过程中,字词段落间的巧妙组合,或多或少能展现出一些蕴含在神秘天机中的文字智慧。
聪慧的“聪”字,其左侧部分为耳朵的形状,右侧则是“总”字,寓意着通过倾听来达到“聪”。而“明”字则由“日”和“月”组合而成,在古代甲骨文中,“日”与“月”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们的光芒,代表着清晰与透彻。“因此,智慧之所在,不仅在于对世事的透彻理解,更在于能够悄然滋润万物而不留痕迹的才华。”
这种聪明与我过往的认知大相径庭。昔日,我以为那些即便在无理的情况下也能巧妙辩论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而在日益成熟的世界中,掌握这种能力便如同拥有了宽广的天地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像我这样愚钝的人,直到多年之后才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其实是一场控制言辞的较量。沉默中蕴藏着力量,它能够帮助你避开诸多曲折的道路。
02
能管住嘴巴,是一种能力。
职场中,大家普遍认识到三类人晋升速度较快。首先是那些拥有丰富人脉资源,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其次是那些背景深厚,能在公司遇到困难时提供庇护的人;最后是那些业务能力出众,言辞不多,能让公司感到安心和信任的人。
尽管这类人并不像第一、二类人那样引人注目,然而他们却拥有一个显著特质,那就是他们寡言少语,专注于默默耕耘,并且能够顺利且高效地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因而赢得了领导的充分信赖。
职场禁忌之一便是那些夸夸其谈、气势磅礴、自视甚高的人,实则很容易遭遇挫折。不论你的出身如何,学历高低,言辞过多往往暴露出自身的浅薄。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满瓶不响,半瓶晃荡”。
我的HR姐姐曾言:“职场里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我见得不少,可那些只做了‘一’分事却向我夸耀‘十’分功绩的人,实在让我感到不悦。我更倾向于提拔那些业务娴熟、言语不多的人。”
那回,她们公司的副经理因业务纠纷与公司高层产生争执,被人恶意中伤,姐姐承担了处理此事的重任。
调查组一经组建,那位副总的部下便纷纷趋之若鹜,为了讨好上司,纷纷跑来姐姐这里编造谎言,滔滔不绝地发表各种言论。
众人纷纷落井下石,在调查过程中,众人纷纷指责这位副总经理的不是,然而姐姐与他共事已久,对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姐姐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她岂能不明白这些人竭力诋毁他背后的真正原因。
始终只有她一人,未曾开口言谈,当姐姐前来询问详情时,面对他人的流言蜚语,她坚称未曾目睹,她确实一无所知。调查组为考验她,曾三次登门拜访,但她始终如一,未曾多言一句。

姐姐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时常在暗中关注着她。她发现她的业务能力出类拔萃,甚至成为了单位会计核算的佼佼者。许多人都难以应对的图表,她却能迅速发现其中的问题。后来,一个绝佳的机会出现了,姐姐便将她推荐了出去。
姐姐指出,在职场与生活中,严守言语的自律无疑是一种卓越的才能;这样的人不会随大流,亦不会向外界压力低头;他们能看透世间风景,却依然保持着持之以恒的自律与宽广的视野。
03
能管住嘴巴,是一种修养。
修养如曾公,也走过不会闭嘴的弯路。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曾国藩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皇帝的三项不足,此举无疑触犯了皇威,惹得咸丰帝龙颜大怒,幸赖朝中重臣的劝解,才得以平息这场风波。
曾国藩身为清廉之官,亦渴望他人亦能秉持清正,目睹朝中官员纷纷沉溺于贪婪与色欲,他直言不讳地指责这些官员,因而触怒了众多大臣,几乎沦为众矢之的。
咸丰二年,曾国藩成功摆脱了那充满敌意的北京。尽管如此,他并未摆脱困境,离开京城这个纷争之地,他的境遇并未有所改善。他那直言不讳的个性再次惹恼了江西的官绅,导致他处处遭遇阻碍。
历经无数考验,曾国藩终是领悟到,种种困扰皆因“多言”所致。因此,他毅然决然,在生活中与工作中无不留意,每日都将所遇之人、所言之语详记于日记之中,借此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修炼,曾国藩“多言”的习性得到了彻底的矫正。他在给好友的信中,文字表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至于好友都惊讶地觉得曾国藩仿佛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在学会节制言辞之后,我的人际关系经历了转变,从起初的四面树敌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圆滑处世。
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言道:“自开天辟地以来,论述恶劣品性导致失败的道理,大体可分为两点:一是骄傲自大,二是言辞过多。”
俗语有“言多必失”、“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能管住自己的嘴巴是一种智慧,最代表一个人的修养。
04
能否管住嘴巴,考验的是人性。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每逢聚会场合,是非往往随之而生。参与者们各自带着满载闲言碎语的袋子回家,而面对这些闲话,不同的人采取的处理方式各异。
有些人会将袋中的闲言碎语牢牢系紧,待回到家后,首要之举便是将其付之一炬,烧得干干净净,仿佛未曾听闻,从而严守自己的口舌。
有些人一回到家便急切地解开包裹,从头至尾仔细研读,将内容铭记于心,等到恰当的时刻,便与他人分享。
有些人会将闲言碎语逐字推敲,接着添枝加叶,随后迅速将这“精心制作”的成果分享给无论相识与否的人。
有些人则迫不及待地抓起这袋闲言碎语,将其视作无价之宝赠予当事人。即便在编织这些闲话的过程中,他们也添油加醋不少,然而一旦礼物递出,便瞬间转变角色,仿佛成为了一位公正无私的旁观者,站出来为他人鸣不平。
收到“礼物”的一方,若缺乏足够的智慧,便会不加甄别地全部接受,进而与所谓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然而,他或许永远都无法意识到,他真正的敌人,竟然是那位“送礼者”本人。
所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05
在社交活动中,我们是否注意到,那些广受欢迎的人往往言辞不多,却擅长聆听他人。
吴宗宪曾对蔡康永为何广受欢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蔡康永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擅长在恰当的时刻进行倾听和给予空间。得知此言,蔡康永深受触动,激动地表示:“吴宗宪真的懂我。”
我过去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辞,不论是涉及他人的私密信息,还是其他任何不能保守的秘密,尤其是那些关乎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那种喜欢闲聊个不停的人,说话时往往不加思考,话一出口就收不回。
近年来,历经数起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传事件,我们吸取了教训,并逐渐学会了保持沉默。
在确认沟通效果之前,不妨保持沉默,深思熟虑后再发言。与其一味地滔滔不绝地表达,不如保持沉默,因为很多时候,闭上嘴巴也是一种优雅的选择。
实际上,归根结底,正如季羡林大师曾经所言,“不撒谎,不全说真话”,该沉默的时候就要沉默,而开口说话时也应当深思熟虑。
发自于心,收之于心。
多年之后,那些因无法自制而走上的曲折道路,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终于领悟到,自己宛如一张待绘的素纸,唯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逐渐描绘出色彩,譬如,我终于认识到,真正的智者都能自律,控制好自己的言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