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便民信息

护河镇:90后科学种田,当好“新农人”

来源:当涂人才网 时间:2022-07-18 作者:当涂人才网 浏览量:

今年夏收,“皖南首圩”护河镇青山村的450亩攻关田,亩产达281.8公斤,刷新全省油菜单产纪录。来自该村的90后小伙盛后根的种粮开挂之路由此正式开启。

定位、装药、起飞、播撒……日前,护河镇青山村稻田基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来回穿梭,施肥作业。无人机操控员盛后根站在田埂旁,一边操纵着遥控器,一边仔细观察无人机的喷洒轨迹。

小伙回乡粮田变良田

1991年出生的盛后根,是土生土长的青山村人。中专毕业后,父母本想让他外出学手艺跳出“农门”,可倔强的他偏有个“种粮梦”,下定决心要在农业种植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2015年回来后,看到家乡的良田沃野,我觉得我有信心能让家乡的良田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护河镇盛后根水稻种植家庭农场,8年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农场不断发展与完善,短短的几年时间,农场流转田亩达1000多亩,耕种、防治病虫害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政府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方圆成片,改善了灌溉和道路系统,非常适合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盛后根说道。之后他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种植科技含量,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2021年,为响应省市县两强一增政策,走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道路,盛后根新建了育秧中心,购买了新型水稻插秧机。加上高标准农田改造完工,农场的种植条件更加完善,粮食更加绿色生态,产量更高,收益更多了。真正实现了闲田变良田。2021年盛后根的农场水稻更是由原来650公斤/亩提高到750公斤/亩,油菜由原来150公斤/亩提高到200公斤/亩以上。“现在一年至少收益50多万”。望着田野里绿油油的水稻,盛后根笑开了眼。

科技+农业 90后突破在田野

对于种田盛后根自有新意。从决定返乡创业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做好了充足准备。“通过前期育秧工厂工厂化育秧之后,今年我这1000多亩农田全部采用水稻机械化种植,不仅能节省大量劳动力,同时用机器插秧比人工要精准,秧苗的深度、间距更加平均,秧苗整齐划一,有益于生长和提高产量,同时也便于田间管理。”

正在家庭农场干活的李大爷是本村的村民今年62岁,他感叹道:“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但是这种水稻种植方法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个年轻人真有本事。”

今年,盛后根450亩攻关田,在2022年全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中,实测亩产281.8公斤,获得第一名,创安徽油菜单产历史新高,较国家高产竞赛下达指标高30多公斤。为进一步研究油菜成熟度对油菜联合一次性机收的影响,6月5日,再次对该核心示范区成熟度高的田块进行机械联合一次性收获实测,亩实产为308.00公斤,再一次创造了安徽省油菜实收单产新纪录。

“种地是一门科学,当然要借鉴、学习、钻研,要重技术、讲科学才能稳产、高产。”为了能第一时间得到指导、学习技术,他主动与县、镇农技专家交朋友,还订阅了各种资料,并去各地参观、学习。

示范田让村民跟着甜

“要想在有限的耕地上多产粮食,出路在科技,核心在种子。”盛后根介绍,为实现丰产增收,农场先后引进宁麦系列等优质小麦品种、皖两优系列等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并将良种积极推广给周边村民,不断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稳步增收。

科学种田让盛后根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而他也更加乐于尝试新技术。近年来,盛后根的农场作为当涂县2022年耕地保护与提升暨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安徽省“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当涂县护河镇示范区、当涂县“两强一增”水稻育插秧中心、当涂县优质专用粮食订单生产示范基地,率先采用机械化种肥药一体化精量联合条播+油菜专用缓释肥+叶面肥+绿色生物化学高效农药+植保无人机飞防+分段和联合机收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带动周边种植户的油菜产量由过去亩产300斤,提高到亩产接近500斤。

“今年亩产比去年多近200斤,如果按每斤3.25元的收购价来算,每亩能多挣600多元,流转土地的农民就能挣更多钱。”盛后根欣慰地说。

“作为种粮大户,多种田、种好田,实现大丰收,多为国家作贡献,我有信心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盛后根信心满满地说。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