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门槛提升:入围门槛增至 270.23 亿元,较往年进一步提高;
营收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总额达 43.05 万亿元,户均 861.02 亿元,同比增长 2.72%;资产总额 51.15 万亿元,户均 1023.09 亿元,同比增长 2.62%;
盈利水平:净利润合计 1.80 万亿元,户均 36.05 亿元,同比增长 6.48%,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产业分布集中:72% 的企业归属第二产业,其中 66.4% 为制造业,凸显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 29.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6%,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企业积极向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推动产业升级;
企业实践案例:恒力集团从民营小纺织厂起步,如今形成 “从一滴油到一匹布” 的全产业链,今年恒力重工一期二期全面达产后,年加工钢板 230 万吨、建造超大型船舶 150 艘、生产发动机 180 台,年产值将突破 700 亿元。
研发投入强劲: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 1.13 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 115.17 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2.77%,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技型企业占比不断提升,推动民营经济向高新技术领域迈进;
数字化转型见效:66.80% 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智能化改造加速落地;
绿色低碳实践:83.00% 的企业采取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绿色化 + 智能化” 改造、碳排放测算、产业链绿色协同等措施推进转型。例如,江苏沙钢集团首创 “电炉 + 薄带铸轧” 短流程工艺,吨产品减碳 70% 以上;正泰集团聚焦绿色能源与智能电气,布局石墨烯、氢能源等新兴产业;温氏食品加大生物育种、智能养殖投入,推动传统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税收与就业贡献:纳税总额达 1.27 万亿元,其中纳税超 10 亿元的企业有 240 家,占比 48.00%;就业总人数 1109.12 万,户均 2.22 万人,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重要支撑;企业案例中,滴滴追加 20 亿元专项资金聚焦 “稳就业促消费”,云账户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合规支持与保险保障;
乡村振兴参与:72.80% 的企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65.40% 参与 “万企兴万村” 行动,通过产业帮扶、公益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传化集团依托育繁推一体化优势,年生产优质种苗 5000 万株,带动超万亩种植面积;
慈善捐赠:79% 的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 104.76 亿元,彰显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的企业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