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跳槽的旺季,很多朋友都来咨询跳槽的事情。
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
我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换工作。换工作后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跳槽前没有想清楚,就有可能陷入“频繁跳槽”的陷阱。
我们永远不能保证下一份工作会比现在的工作更好,也不能保证这家公司遇到的问题不会在下一家公司遇到。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职业道路是可以理解的。
但频繁跳槽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现在很多公司对在每份工作呆不到一年的人都不会进行面试,简历会直接扔进垃圾箱。
没有面试的机会,你连对天起誓表达决心的动作都做不到。
01.为什么HR不录用频繁跳槽的人?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整个HR招聘流程的工作量:
第一步:需求确认。向招聘部门明确招聘要求,是需要英语好还是编程好?
第二步:根据用人部门需求,设计职位描述,并提交用人部门确认;
第三步:找到合适的渠道发布职位,比如线上线下、垂直社区、校园招聘等;
第四步:从收到的数百至数千份简历中,筛选出看上去符合要求的简历,提交给招聘部门进行进一步筛选;
第五步:对用人部门收到的每份简历安排面试;
第六步:首面试,复面试,群面试,或者HR需要亲自面试,或者HR需要协调同事时间;
第七步:若一切顺利,确认候选人,与候选人商讨薪资福利,安排劳动合同及入职手续;
第八步:如果应聘者还未和新同事熟络,在他入职后,你会安排部门同事或亲自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制度,熟悉同事,并度过试用期。
如果上述任何步骤出现错误,则所有流程都必须重新开始……
工作量这么大,谁也不愿意招一个可能不到一年就没干的人,毕竟所有流程都要重复,就算HR能搞定,业务团队也会抱怨他们盲目招人,大多数情况下HR只有在完全招不到人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频繁跳槽的专业人士。
事实上,如今HR的招聘策略不是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才,而是选择能够提供相对稳定产出的人才——保住下限比争取上限更重要。
再加上今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风潮,HR的选择空间很大。
很多大公司的HR都以“工作年限”和“跳槽率低”作为简历筛选的标准:
如果公司要求某个职位有五年的工作经验,而应聘者在这五年内换了三次以上的工作,那么公司很可能不会花时间调查,而是直接放弃。
那些用跳槽来逃避问题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求职路会越来越窄,基本要和大公司、知名外企说再见了。
“逃避的越多,路就越窄”
02、频繁跳槽对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我确实见过经常跳槽但能力很强的人。
但在职场上,跳槽太频繁容易被歧视,显得不靠谱,而且工作经验太短,不能作为技能的保证。
这里有一个人力资源行业普遍认可的“质量冰山模型”:
该模型将不同类型的品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之上”和隐藏的“冰山之下”。
冰山之上的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局外人容易理解和衡量的,也相对容易通过培训来提高。
冰山以下的部分包括角色定位、自我认知、性格特质和动机等,是一个人内在的、较难衡量的部分,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但对人员的行为和绩效却起着关键作用。
质量体系冰山模型
如果你不懂专业词汇,可以参考下表具体分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和技能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的。
通常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适应正常工作,大约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熟练,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则需要3-4年的时间。
如果你的简历上全是不满一年的工作经历,公司就会问你是否掌握了业务知识,是否练就了专业技能。
频繁跳槽会导致简历中描述的所有经验和技能都打了折扣,如果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不到半年,对不起,HR根本不会认可这份经验的价值。
面试官不相信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最多是对部分工作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就迫不及待的想走人了。
以营销岗位为例:
冰山上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公司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你想跳槽,这是可以理解的。
冰山以下的部分与个人性格息息相关。换句话说:
在职场中,人们的外部问题较少,内部问题较多——职场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无法通过换工作来解决。
冰山下的问题都和性格有关,很多都表现为“软技能”。
软技能很难靠跳槽来解决,软技能需要经历过困难的情况。
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语言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每个人都具备其中一些。
但如果你想成为高手,你还需要时间来打磨:
优秀的沟通能力建立在对沟通对象需求的深刻理解之上;要成为项目管理专家,需要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些项目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很多问题都是在项目后期才出现的……
当人们遇到困难和麻烦时,都会下意识地逃避或避开。
频繁跳槽也会给企业HR留下一个印象:即使能力不错,但如果投入不够,也会选择逃避困难,而跳槽就是最常见的逃避问题的选择。
冰场内外的问题对我们的职业前景更具决定性。如果你试图通过换工作来逃避问题,你会发现你会一次又一次地遇到类似的问题,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你越是逃避,问题就越严重。
03. 我的建议
如何避免在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跳槽给HR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我有三点建议:
01. 从实习开始不断尝试
如果你不尝试几份工作你怎么会知道你喜欢什么?
如果你不去尝试几个行业,怎么会知道哪个行业是热点?
是的,但是职业规划要早点开始。
大学有四个暑假、四个寒假,很多人大三的时候课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有足够的机会找一份靠谱的实习,这对于决心不走科研路线、希望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这种经历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相处,教会你了解大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些对以后的面试和求职都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进入职场前通过不断试错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避免进入职场后走弯路。
大部分公司要求实习生实习6个月甚至更久,但并不承诺实习期间会教给实习生什么,实习经历什么。那么你们要求实习生做出承诺的依据是什么?你们也强迫实习生干6个月的快递、送外卖之类的工作吗?
除非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公司和职位,否则实习不要超过4个月。学点东西,了解工作内容和行业发展趋势,再体验接下来的实习……毕业的时候,你至少对3-4个目标行业、国内外创业公司、BAT等不同类型的公司有所了解。这样在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才会有方向。
重点是,和跳槽不同,简历上有更多的实习经验是一个加分项。HR对实习跳槽的容忍度要高得多。
02、做好离职分析,我一定要离职吗?
因此,在决定离开之前,我们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Q1. 我必须离开现在的公司吗?
虽然现在跳槽比较方便,而且频繁,但是工作也不应像陈先生换女朋友那么频繁。
详细列出你认为对你的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所有因素,比较你目前职位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你自己的需求设计权重。
如果缺点的权重很高,而且公司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状态,那么我们就会考虑离开。
Q2. 您在新雇主那里遇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吗?
你辞职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逃避问题?
通过换工作,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外部因素,但阻碍我们做好工作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内部因素:自我认知、角色定位、性格特征。
如果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你需要相当程度的自我反省,以免下意识地将问题推到别人身上——那么继续在目前的职位上磨练你的性格和自我定位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Q3. 你对新雇主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吗?
跳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环境问题,但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不同的公司有各自的问题。
英国有句谚语:别人家的草看起来更绿。面试的时候,你觉得对方挺好的,但是加入之后,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
比如996加班已经成为常态?还是企业经营策略隔天就变?
警惕跳槽的风险:下一份工作可能比现在的更糟糕,到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还会继续跳槽吗?
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企业招人才,是为了解决问题。
对比一下:为了逃避问题而跳槽的人和勇敢面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人,哪一个会更受企业的欢迎?
03. 如果你真的想离开,那就遵循你的职业规划
职场新人一定要做好规划,职业规划不仅指导我们在岗位上的晋升,也指导我们跳槽的方向,如果你不得不跳槽,无法继续工作,那么你下一次跳槽的方向也很重要。
第一步是明确我接下来想做的职位内容。假设,我现在正在安排营销活动,我想换工作。我的计划是做社交媒体营销。但在我现在的公司,我不能这么做。
第二步,寻找市场上提供相应工作内容的职位。
第三步,选择最适合你的公司或者说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最多资源的公司。
跳槽需要耐心,遵循职业规划的跳槽是为了下一步能走得更好,而不是为了逃避上一步走错的路。这样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可以自信地告诉面试官,虽然你跳槽过很多次,但每一步都是基于你的职业规划。不要让HR觉得你的跳槽就像是逃火。
◆◆◆ ◆◆
最后我想跟朋友们说几句话:
跳槽不是我们逃避问题的起点,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起点。
试图通过跳槽来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并导致公司HR的否决。
每个人都会逃避问题,但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职业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