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故事 2021 职场励志故事 1 真正的高情商,是藏在棉花里的针。这“针”不是要伤人,而是要直击要害。 职场沟通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迅速让对方明白你的目的。没有目的的沟通,不管说得多好听,都是在浪费时间。 怎么做呢?3个小建议,分别是: 1)明确核心目的 任何沟通都要围绕一个核心目的,核心目的大致可以分为4类: 说服:让对方接受你的说法,或者相信你的观点; 推动:带动大家一起推动事情向前发展,而不是原地踏步; 改变:否定过去的做法,或者建立新的方法; 谈判:讨论不清楚的问题,达成一致明确的结论; 沟通前,先想好要选哪个核心目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构建你的沟通技巧,使其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找到充分的论据 找到了核心目的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用充分丰富的内容,让你的话听起来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你的核心目的是“说服”,那么你可以通过一系列逆向关联问题,构建你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什么是逆向关联问题? 就是和核心目的相反的问题。 比如你想说服对方,那么就思考为什么现在说服不了对方,然后展开一系列的子问题(如下图): 看不清楚的朋友,我再用文字写一遍。 可以想到的逆向关联问题有: 1.对方为什么不相信我的观点? 2.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 3.他的想法有什么漏洞? 从这些问题中,你可以总结出一系列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比如从“对方心里怎么想的”这个问题中,可以推断出对方的立场,再结合自己的立场,找到核心矛盾;又比如从“对方的想法有什么漏洞”这个问题中,可以找到打破矛盾的关键,从而增强你的说服力。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推演,你就能构建出一份“说服提纲”。这比费尽心思想如何说好听话要高效得多。 3)选择合适的措辞 以上两点讲的是“针”,最后一点讲的是“棉”,这时你才应该真正考虑如何让对方听完你的话后感到舒服,不至于皱起眉头。 首先,将措辞中的“我”替换为“你”。例如,“我”想要,“我”认为,“我”认为,可以替换为“你可以”、“你”也许,“你”试试。 减少自以为是的表达,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这样做的好处,从而委婉地达到目的。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想说“不”的时候,请让它听起来和“是”一样好听。 在你说话之前,想象一下对方会如何对你的话做出反应。这是最简单的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上的方法。 第二,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句子。例如,“听我说,这件事必须这样做。”“听我说”和“必须”都是命令式的语气,这些话一说出来就很有攻击性。如果你是在和同事谈话,尽量把命令式的语气改成建议式的语气。例如:“我们这样做吧。”命令式的语气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起作用,比如最后一次机会或最后一分钟。另外,不要做软弱的人。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该仁慈的时候要仁慈。这些日常的沟通习惯最终会成为你做人的原则。以上这些才是正确、高效的沟通方式。这绝不是光靠情商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情商+智商。
职场励志经验故事二关于机会:越乱的行业越要进入。刘强东的二次创业是在中关村,在日资企业工作两年,还清了失败的餐饮生意欠下的债务后,身上还剩下1.2万元。资金有限,他租了最便宜的柜台,买了电脑,只剩下400元生活费。如果三个月内赚不到钱,就意味着二次创业也要失败。但幸运的是,他做到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刘强东在中关村走了一个多月,发现几乎人人都在坑人,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一件商品在柜台之间来回移动,也没有服务。于是,他决定和别人不一样,他的柜台是中关村第一家明码标价的柜台,卖的商品全部是正品行货,还会教买家怎么使用。 毕竟当时懂得用的人不多,坚持了半年之后,刘强东的“京东多媒体”火了起来。很多外地人来到中关村找京东多媒体,以至于一夜之间,中关村就出现了五六家“京东多媒体”。无论是在中关村经营京东多媒体,还是后来不顾股东的反对做物流,刘强东始终坚信一句话:如果一个行业很完美,几乎没有问题,那就别去碰,因为这意味着几乎没有机会;如果一个行业太乱、太差,简直糟透了,那么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你必须进入,因为只要你能解决问题,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很多时候,选择和思考比努力更重要,能找到痛点,往往就意味着机会。

两个月前,一位老同事给我打电话,抱怨老板待他不好。他来公司八年了,工作勤勤恳恳,老板却不肯给他副局长的职位,每天要跟90后打卡上下班,打快车只能报销,出差只能坐二等高铁。至于他为何对老板不满,他的理由很可笑:因为在他之前,部门里每个30岁都当上了副局长。典型的归因错误。的确,老老板手下精英不少,30岁当上副局长的也不乏其人。但那不是因为30岁,恰恰相反,是因为那些人从来不把自己当成30岁的人,他们和年轻人一样努力,从来不占年龄便宜,该学的时候学,该忍的时候忍。 而这位没有升职的男同事,每天六点下班,午休时间就睡了两个小时,同事们看不下去,假装咳嗽叫醒他。他有一句名言,“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你努力去争取。”每次他说这句话,大家都默默转过头去。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想升职呢?当然,他也有自己的逻辑,据他说,从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在这里,就算没有什么功劳,也已经很努力了。我二十多岁,整天加班,马上就要三十多岁了,休息一下有什么不好呢?但是,职场上没有升职的年龄,只有值得升职的人。有能力的人,30岁之前可以进入管理层,没能力的人,30岁之后,还是普通员工。
按照现在流行一句话,你30岁了还怎么过?职场不是存钱罐,20岁你拼命投入钱,30岁你开始躺着花钱。20岁有20岁的努力,30岁有30岁的勤奋。30岁不能把20岁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因为在职场上,没人会为你的资质买单。人们都说30岁是个尴尬的年纪,工资高的工作你受不了,工资低的工作你看不起,所以危机重重。我觉得并不是30岁惹的祸,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跟上年龄的步伐,才造成了所谓的中年危机。说实话,没有不努力的工作,也没有不应该努力的年龄。 看着那么多比你吃苦更多,挣得比你少的人,我真的没法自信的说自己有多好。所以有时候,你要学会忘记年龄和资历,因为职场上没有努力这回事。归根结底,你要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任何年龄都一样,你的能力要匹配你的志向,你的态度要匹配你的愿望。职场励志经历小故事4、总有刚毕业的同学问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怎么办。你让他辞职,他不敢,怕找不到更好的;你让他继续适应,他却说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其实真正高水平的人,不管喜欢一份工作与否,都会把工作做好。越是迷茫,越是没有跳板。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不努力,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其实任何工作,干了几年之后,可能都会有些枯燥。但同样的工作,摆在不同的人面前,有的人会唠叨抱怨,有的人会高效完成,笑着面对。这就是工作态度的作用。工作态度所体现的状态,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思维方式、抗压能力、忍耐力等重要素质。总之,从你开始工作的那一刻,你就开始了自我进阶的旅程。职场励志经验短篇小说5 第一号“工作效率杀手”相比通用汽车,更多的公司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使用手机,因为担心分散注意力。众所周知,手机是可以加速时间流逝的“魔法道具”,在无线网络的帮助下,魔法效果加倍。 美国“MobileInsurance”科技网站2021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普通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90分钟,相当于一年有23天都在玩手机。美国“CareerBuilder”招聘网站同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正常情况下,公司员工不可能分分秒秒都在工作,而是会时不时沉迷于手机。约四分之三的员工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用手机上网、发信息等。报告称,手机是头号“生产力杀手”。此外,人力资源公司OfficeTeam 202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员工平均每天要花56分钟(或每周5小时)“在办公室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非工作活动”。
18岁至34岁之间的员工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最高,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70分钟。此外,他们中有58%的人用手机访问被雇主禁止的网站。即使员工不在玩手机,这些移动通讯设备也不会停止捣乱。无论是短信、微信还是应用程序提醒,只要听到“叮咚”的消息提醒声,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查看。美国“Zapier”科技网站报道称,根据加州大学的数据,工作中被打断后,平均需要23分钟才能让注意力重新回到正轨。如果是在下午精力不济的时候,时间会更长。如果在开会时手机突然响起,不仅会让一个人尴尬,老板也会觉得被冒犯了。 因此,美国资产重组公司 Belfor 首席执行官谢尔登·耶伦向 Fastcompany 透露,其公司明确禁止员工在会议期间使用手机。但公开发布手机禁令的公司寥寥无几,毕竟能完全放下手机的人少之又少。彭博社称,简单粗暴地“封存”手机不仅会降低员工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