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所高校及事业单位陆续启动2024年应届生留校公开招聘工作,涵盖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实验技术、辅导员等多个岗位,旨在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校园人才队伍,以下为最新招聘信息综合整理,供有意向的应届生参考。

本次公开招聘以高校为主体,部分教育类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同步参与,岗位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教学科研岗,重点面向博士毕业生,从事教学辅助、科研项目助理等工作;二是行政管理岗,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助理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文字综合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专业技术岗,如实验员、网络工程师、图书管理员等,需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四是辅导员岗,主要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要求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具备学生工作经验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
招聘对象为2024届应届毕业生(含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部分岗位明确要求“本校应届生优先”,基本条件普遍包括: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良,专业与岗位需求匹配;身心健康,能胜任岗位工作,教学科研岗常要求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参与过科研项目,辅导员岗需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测试,管理岗则注重学生干部经历或社会实践经验。
招聘流程通常分为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录用六个环节,报名时间集中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部分高校采用“第一批次+分批次”招聘模式,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已启动首批报名,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中旬;地方高校如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则计划在2024年1月开放第二批岗位,笔试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专业知识测试为主,面试多采用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试讲(教学岗)等形式。

留校岗位待遇具有较强吸引力,主要包括:一是薪资待遇,行政岗月薪约5000-8000元(一线城市可达9000元以上),科研岗根据项目情况发放绩效工资,辅导员岗位享受专项补贴;二是福利保障,缴纳“五险一金”,部分高校提供住房补贴、就餐补助、年度体检、工会福利等;三是职业发展,学校提供岗前培训、导师带教机制,支持在职攻读学位、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表现优秀者可通过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实现职业发展。
Q1:应届生留校招聘是否有专业限制?非师范类学生能否报考辅导员岗?
A1:部分岗位有明确专业要求,如教学科研岗需与所学专业高度匹配,辅导员岗则更看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但非师范类学生若具备学生工作经验、中共党员身份及相关培训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也可报考,具体需以岗位表“备注”要求为准,复旦大学2024年辅导员招聘中,允许哲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毕业生报考,但需有1年以上学生工作经历。
Q2:留校岗位是否解决编制?非编制岗位与编制岗位有何区别?
A2:目前高校招聘分为“事业编制”和“人事代理(合同制)”两种形式,部分重点高校或传统岗位(如行政、辅导员)提供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稳定福利;新兴岗位或技术类岗位多为合同制,虽无编制但薪资灵活、晋升通道畅通,且部分高校实行“同工同酬”,浙江大学2024年行政管理岗部分为事业编制,实验技术岗则采用合同制,两者在薪资待遇上差距较小,但编制岗位需通过事业单位统考备案,建议考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关注岗位说明中的“用人方式”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