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人生需要良好心态和微笑,看名人职场励志故事如何成就成功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31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经典名人职业励志故事

生活中哭了,就会遇到磨难,脆弱就无力反抗;生活中笑了,就会遇到挫折,坚强才是最有效的法宝。生活需要好的心态,需要永不消失的微笑,有了这两样,成功就会变得容易。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明星职场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故事1:我毁了300双鞋

2003年,李超杰下岗了,不甘寂寞的他和别人集资创业,可刚开始创业就被人骗走了所有的钱。

李超杰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下班后他不想回家,没脸面对妻儿。但生活还要继续,他只好到处借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整天开朗、没有一点自卑感的鞋匠:“说实话,这个行业投入少,风险小,利润高,我一个月至少能赚两三千元。”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李超杰。

我真的要做鞋匠吗?李超杰不断问自己:我的脸面往哪儿搁?亲戚朋友会不会笑话我?他还是担心丢脸。

那天晚上,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服务员不小心把酒洒在了李超杰的裤子和鞋子上,李超杰有些懊恼,以为自己倒霉吃了一顿饭,正要对服务员发火,可是饭店老板立刻走了过来,拿出纸巾蹲下来帮他擦鞋。

李超杰的怒气一下子就消了,他静静地吃着饭,心里不断的想着,突然意识到:站着的人不一定大,蹲着的人不一定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第二天,李超杰毅然当起了擦鞋师傅。在经营模式上,他打破传统模式,把擦鞋摊搬到室内,赋予它“酒吧”般的闲适与快乐。室内摆放着书籍、鲜花,让顾客在擦鞋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但就在他信心满满的时候,瓶颈出现了:他对皮革几乎一无所知。不同的皮革有不同的特性,保养方法也不同。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擦鞋方法,会对一双鞋造成很大的伤害。

怎么办?李超杰不想瞎折腾,经朋友介绍,一有时间就到制革厂、鞋厂请教师傅。为了保证擦鞋效果,每上一批新保养品,他都会先用自己的皮鞋试一下。多年来,他已经损坏了300多双皮鞋。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李超杰最终总结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和独特的鞋类修补、皮革翻新技术,2004年3月,他收回了前期投入的3万元全部资金,并获得了2万多元的净利润。

看到擦鞋店发展的好,他果断决定扩大经营,陆续开设分店,2010年8月,他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鞋管家”商标,并向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备案鞋管家官方网站。

目前,鞋管家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600多家加盟店,至少1500名残疾大学毕业生成为李超杰的合作伙伴。尽管如此,这位拥有多家连锁店的“鞋王”并没有坐在豪华舒适的办公室里,而是一如既往地做着“蹲鞋匠”。

站起来做人,蹲下来做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励志故事二:雷军的恐惧

1998年,金山软件公司付给雷军20万元,他用这笔钱去买股票。没想到,没过多久,这20万元就变成了60万元。雷军很惊讶,也有点害怕,赚钱这么容易、这么快吗?他二话不说,把股票全部卖掉,毅然把这60万元全部捐给了母校武汉大学,成为毕业后最短时间内回馈母校的人。

捐款之后,雷军离开股市,开始精心经营金山软件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致富之后,他没有换房换车,而是开始做天使投资人,投资的项目包括卓越网、逍遥网、尚品网、UC优视、多玩网、拉卡拉、凡客诚品、乐淘、可牛、好医生、长城会所等20多家创新型公司。

2010年4月,雷军联合创办小米科技,研发小米品牌手机。截至2013年8月最新一轮融资,小米估值突破100亿美元。成功后,有人问雷军:“你投资股市时,短时间内就拿到了好几倍的收益,如果继续加仓,收益会更加惊人,未来说不定能成为股神。”雷军笑着说:“股市赚钱太容易了,会偏离人的斗志,丧失进取心。有志之人就应该做实实在在的事业,曲折与艰辛更能激发斗志。”

雷军拒绝赚快钱,选择了艰苦创业的道路,他看似愚蠢,其实非常聪明。

励志故事3:把理想推得更远

比尔·洛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

比尔的经商志向源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却从未取得过任何令人瞩目的成就。受父亲的影响,比尔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且,父亲认为聪明果断、富有创新精神的比尔很有经商天赋,所以一直鼓励他上大学学习经济学或商科。

令父亲没有想到的是,比尔高中毕业后,竟然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制造,这是工程学中最基础、最常见的专业。比尔的父亲愤怒地指责他:“你肯定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你知道,你想的不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而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你为什么不学商业贸易,而要学机械制造?你不是在向着理想努力,而是在把它推得越来越远!”

比尔不同意父亲的观点,他认为将自己的理想再推进一步是对的。因为工业产品在商业中占了绝大部分,如果没有工程知识,就无法准确掌握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也难以保证日后在商业中占据优势。而且,学习工程学不仅可以提升工业技能,还可以培养严谨求实的思维能力,培养踏实的工作态度。这些品质对于商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听了比尔的解释,父亲理解了他的想法,比尔也得以留​​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业。在大学四年里,比尔没有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还学习了化学工程、建筑、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毕业后,一心想经商的比尔并没有带着这些知识立刻投身商界,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这期间,比尔掌握了大量的经济学知识,明白了决定商业活动正确性的诸多因素。

获得学位后,比尔本该可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但他不仅没有立即创业,反而将自己的理想推得更远。他又在私立学校学习了三年法律知识,随后进入法学院旁听法律课程。同时,他还学习了一些有关微观经济活动的专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知识。完成这一切后,比尔考入了政府部门。这时,他的父亲终于忍不住了,指责比尔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并提醒他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从事政治。

Bill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做生意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必须熟悉做人的规则,善于人际沟通。这种能力不是在任何学校里都能学到的,只能在实践中磨练,而磨练这种能力的最佳场所就是政府。Bill在政府工作了5年,在工作中养成了深思熟虑、稳重、冷静的性格。

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之后,比尔开始慢慢向商业靠拢。他应聘了一家公司,开始熟悉商业信息和商业技巧。由于他表现突出,两年后,公司原本打算高薪聘请他担任副总经理,但比尔却辞职了。他意识到是时候正式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于是他开办了自己的拉福商贸公司。此时的比尔已经是一个35岁的中年男人了。

因为Bill的准备非常周全,所以在之后的商业互动中,他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处理好了一个合格商人应该处理的一切事情,能够嗅出各种商机,避免各种法律纠纷。他所学到的每一点知识、所做的每一步准备,都对他之后的商业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他的生意进行得异常顺利。

也正因如此,在随后的25年里,比尔的公司从最初的20万美元资产增长到现在的200亿美元,他也成为了美国商界的传奇人物。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曾在一本关于比尔成功的书中评价他:“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而适当地推进理想,才是为生活做好准备的最好方式。比尔拥有并依靠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智慧!”

励志故事四:别忘了18岁时的梦想

18岁那年,他读大学一年级,一天在学校图书馆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名叫《硅谷之火》的书,书中讲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当时正在读计算机专业的他读到这本书,激动不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不断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塑造不一样的人生?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充实?”然后,他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答案:“像乔布斯一样,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办一家让世界尊敬的公司。”这是他18岁时的梦想。

他没有止步于梦想,用两年时间修完了大学课程,发表了论文,完成了毕业设计。大四那年,当同学们都在忙着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和三位学长一起用卖电脑赚的四五千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运营半年后就倒闭了,人生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金山软件,一干就是16年,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程序员成长为重要的高级管理者。在金山软件最艰难的几年里,他带领团队突围而出,最终将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可以称得上是稳坐中国互联网行业头把交椅的领军人物。

在金山成功上市后,他选择了退休。

随后他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投资凡客诚品、优视科技、多玩网、拉卡拉等均堪称经典,并迅速成长为市值过亿的公司。

职场励志故事小故事及感悟_职场的励志故事_职场励志故事小故事

四十岁的时候,他功成名就,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生活本来可以一如既往地顺其自然地向前走。

然而,一天夜里醒来,他想起了18岁时未完成的梦想,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心里还有一团“硅谷之火”。他问自己:“你还有勇气去追求儿时的梦想吗?你还想创办一家伟大的世界级公司吗?”

其实年纪越大,越难谈梦想,因为输不起。他很清楚创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难度难以想象,也有可能倾家荡产、破产。他身边的朋友、前下属,都是非常成功的。要是把自己的生意搞砸了,岂不是名声扫地、被人嘲笑?

但难道就此认命吗?他有些不甘。犹豫挣扎了一阵子后,40岁生日那天,他终于下定决心,赌一把。他说:“只有这样,我的人生才算完整。至少等我老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努力过,哪怕我失败了。”

那一天,在他的生日聚会上,和朋友们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后,他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很快,一家名为小米的科技公司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诞生了。

小米手机自面世以来便广受好评,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也迅速跻身前列。短短四年时间,小米科技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估值百亿美元的新公司,旗下拥有手机、电视、电视盒子等产品线,其崛起成为商业界的一个奇迹。

命运再次眷顾了他。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勤奋、努力、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抓住机遇站在风暴的最前沿。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梦想。

他叫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他相信“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怀揣着这个信念,他在40岁再次起航,去实现自己18岁时的梦想。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自己为何出发。”岁月流转,你是否还记得自己18岁时的梦想,还记得初入人间时对生活的期许?那是我们内心最隐秘角落里与神的约定,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兑现的对自己的承诺。

励志故事五: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从农村考上大学时,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当时他说着没人听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像日语,学习成绩极其差劲,这让他在北大一群才华横溢的学生中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几乎没有尖子生愿意跟俞敏洪说话,他只能呆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正想着辍学回家,躺在宿舍的床上叹气。这时,一个叫周华的同学回来了,看到俞敏洪颓废的样子,送给他一个苹果。苹果引发了俞敏洪说话的兴趣。他鼓起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远牌的自行车。”

“我的梦想是将来能拥有一辆保时捷。”周华回答道。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很惊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一直呆在自己的圈子里,纠结于所谓的自卑感,不去接触那些尖子生,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永远无法跨越。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融入优秀人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之后,俞敏洪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主动承担起打水扫地的责任,开始学着和尖子生交朋友。他经常关注大家都在看什么书、在做什么、在讨论什么话题。看到有的同学在背诵英语课本,他也开始背诵《新概念英语》,尝试写诗。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开阔。

上大学时,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患病期间,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说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很经典,想借来背诵。于是他熬夜给王强写信,请他帮忙借书。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帮忙,反而回了一封十多页的信来教育俞敏洪,说他还没有达到读《十四行诗》的水平,让他先看一些简单的书。

收到信之后,俞敏洪没有愤怒,而是感激,因为从王强的信中他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被鄙视,而是满心欣喜。

除了王强,俞敏洪读书时还很仰慕团委老师徐小平,便经常去找徐小平谈话。徐小平口才很好,总是引用参考资料,滔滔不绝,常常让俞敏洪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带着自卑仰视他,但他还是坚持时不时去团委听他教诲,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不断进步,但俞敏洪毕业时仍然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班上50个学生,49个都出国了,但他怎么也拿不到签证。后来,他只好另辟蹊径,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意做大,很快就拥有了千万身家。

创业初步成功后,俞敏洪决定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这时,他想到了大学时的两个最好的朋友:王强和徐小平。于是他抱着做凤凰尾的想法飞到国外,并成功说服了这两位好友回国创业。后来,他们三人齐心协力,把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名噪一时的新东方三匹马,而俞敏洪也从凤凰尾变成了凤凰头,成为大家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物。根据他们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不久前在中国上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他甘做凤凰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因为如果志在做鸡头,你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子,很难突破自己;相反,如果你有勇气做凤凰尾,你就能在与精英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人生的华丽蜕变,找到实现凤凰头梦想的机会。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