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职场妈妈会有人指责。当今社会,全职妈妈也会有人指责。不管你选择职场妈妈这条路,还是选择全职妈妈这条路,都会遭遇别人的指责。
选择做全职妈妈,会有人说你很懒,因为你每天都待在家里,既不工作也不赚钱,而是依靠老公来养活。甚至在白天出去遛个娃的时候,都可能会遭到他人的鄙视。
选择职场妈妈时,会有人说,一个女人何必那么拼命呢,把老公和孩子照顾好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明明一直在努力去平衡,然而却总是被人指责陪娃的时间不够多。
听到这些话,妈妈们总是不免感到焦虑又内疚。
焦虑自己的选择真的正确么?到底是不是对孩子最好的?
内疚自己的选择会不会让孩子缺失了什么?比别人少了什么?
前几天看到一篇达人妈妈撰写的乐高陪玩攻略。这位妈妈能够用乐高拼出诸多厉害的造型,有农场,有娃娃屋,还有迷宫等。这些造型供仅两三岁的孩子进行玩耍和探索,这让我非常羡慕。
文章下面有读者留言,说这是要辞职的节奏,还说要请保姆,不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玩。
看完那篇文章后,我差点也有了辞职的想法。和那位妈妈相比,我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似乎太少了。
我的科学育儿知识储备较为丰富,所以情绪不太容易被影响。很快,我就从因看那篇文章而产生的内疚和焦虑中恢复了正常。
其实,想明白了,人生就是在进行一个个的选择。有的人能够在“好”和“更好”当中做出选择,有的人却只能在“差”与“不那么差”之间做出选择。然而,不管做出何种选择,必然都是有得有失的。
选择全职妈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玩耍,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早期教育。然而,其坏处在于妈妈会失去自己的时间、事业以及收入。并且,孩子也会缺少职场妈妈这样的榜样,尤其是对女儿的影响更为显著。
职场妈妈有自己的事业,有收入,也有社会资源。以后或许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帮助。坏处在于陪孩子的时间变少了,孩子常常会想念妈妈。
然而,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于承认和接受,人这一生无法做到什么都能得到。
有钱人通常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人往往没有钱。虽然很多人都将有钱又有闲当作奋斗目标,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实际的情况大多是,越是有钱的人就越忙碌,不然的话,其结果就是难以延续三代的财富。
家庭和事业难以同时兼顾,往往其中一个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用尽全力去兼顾两者,那必然会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并且会透支健康。
你看,人总得为自己的得到付出点什么。
所以,我一直认为,人生的智慧在于要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要能够分清主次,做到有的放矢。
至于如何进行选择,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答案。大数据无法指明最好的道路,每个个体都只能在特定的某个时间段,将所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做出最契合那个时间段需求的选择。
职场妈妈们不必内疚。
近十年的国外研究表明,孩子带得好不好,与妈妈是否全职在家并没有太大关系。过去,发达国家的妈妈大多是全职妈妈,而如今,全职妈妈已成为少数群体。
德国近年进行了大规模跟踪研究。研究显示,在德国,一岁就入园的孩子与三四岁才入园的孩子相比,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优势,在认知方面也表现出优势,在社交方面同样表现出优势,在情绪管理方面表现出优势,在专注力方面也表现出优势等等。并且,一岁入园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表现更佳,出现更少的问题行为。当然,这与德国幼儿园提供的高质量托管服务有着直接的联系。
写出这些研究结果时,我的心情颇为复杂,心中十分害怕被大家误解。我并非在表明全职妈妈不好,也不是在说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因为陪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我想让职场妈妈明白,我们不必因工作而向孩子致歉。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需要妈妈 24 小时陪伴。他们没那么脆弱。孩子与母亲的纽带维系不在于时刻的身体陪伴。而在于妈妈向孩子表达的爱与关心。妈妈强烈的爱与关心会像定心丸,能让孩子在没妈妈陪伴时愉快度过。
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业,那就放手去做吧!妈妈不必因为孩子而舍弃自己的理想。孩子长大后,看到妈妈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热烈,也会感到快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