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Po
剧集五一档有一部职场轻喜剧《请叫我总监》,它是优酷与东方卫视网台联播的。如果把这部剧称作“偶像剧”,那么制片人黄澜肯定是不同意的,而且是一百个不同意。
知名制片人黄澜,她的事业名片上有《大丈夫》《辣妈正传》《虎妈猫爸》《我的前半生》《如懿传》等剧。这些剧有的是大剧,有的是热剧,有的是爆剧。她的专业能够映射各种社会焦点话题,并且即便面对清宫剧,她也能做出具有现实主义质感的作品。在她的理解里,偶像的“偶”就如同玩偶的“偶”,也如同提线木偶的“偶”,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人。她所拍摄的每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必须是真实的,这些人物可以不完美,既可以有优点,也可以有缺点,因为人无完人这才是现实。
黄澜未曾想到,只因尝试了轻喜剧,只因拍摄了草根女孩在职场一路升级的故事,只因让暴躁的霸道总裁破产,观众们便看爽了、看开心了,于是就将这看起来很“可爱”的剧称作“偶像剧”,这实在是让她始料未及。
可爱是可爱的,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打工人打入感##教你拿捏老板##宁檬面试被画饼##如何反职场 PUA##宁檬终于辞职了#等,这些都充满了职场人的遭遇图鉴。坚持梦想的艰苦打工人宁檬能够代表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能在宁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黄澜还是那个黄澜,不现实、不成活。
当代观众十分挑剔,《请叫我总监》从 4 月 29 日开播到今晚大结局这段时间,数据热度持续领先。它稳定在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指数日榜 Top3 位置,云合数据播出评级从 A+迅速提升至 S 级,灯塔数据在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方面是日冠,并且在优酷站内热度也是日冠,这种日冠状态持续了 16 天,中国视听大数据 CVB 官方收视单周高达 0.867%。
一点剧读(ID: yidianjd)对话了《请叫我总监》的制片人黄澜和导演姚婷婷。通过这次对话,终于明白在“做年轻人爱看的职场轻喜剧”这件事上,黄澜这次为何又做对了。
好看的职场长什么样?
现实的问题,理想的氛围
黄澜和姚婷婷共同讨论后得出,《请叫我总监》的故事可这样阐述:原本是创投新贵男老板身边秘书的宁檬,一直坚持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投资人。
起始动机是投资人,终极目标也是投资人,在这种情况下,女主角宁檬的职场成长便成为了最重要的一条线。
从情感方面来看,宁檬在担任男主陆既名秘书期间,真实地反映出这样一种情况:一名女性一旦必须以另一个人为核心来展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她就很难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而当她脱离这段关系后,各自拥有价值,才能够达成一段彼此成长、势均力敌的爱情。
剧播期间,宁檬有两次辞职的经历。第一次辞职,是她想要摆脱陆既名的“掌控”,然后独自踏上成为投资人的道路。第二次辞职时,宁檬以“投资总监”的身份站在陆既名身边,陪伴他重新创业。在剧情进入收尾阶段时,陆既名终于开口称呼她为“宁总”。
这不仅有极富典型意义的女性成长,还有极具代表意义的男女关系变化。感情线与职场线同步变化,人物的成长促使情感关系逐渐成熟。再加上一些喜剧元素,原本可能会因无聊甚至惯性挑起焦虑而显得无趣的现实职场剧,一下子就变得更具可看性了。

小说中的石总,也就是鹰石资本的老板石英,她身为女老板,存在一些利用宁檬的意图。然而,我们这个团队中女性人数较多,还是期望能看到一些理想中的女性职业形象代表,在改编过程中把角色身上势利的部分给去除掉了。
女老板石英在剧中如同宁檬的伯乐,又像是职场导师般存在。女性观众看到后纷纷羡慕,还表示自己也想拥有这样一位贵人般的女上司。
导演姚婷婷承认,在石英角色的塑造方面参考了黄澜本人的形象。黄澜本人既温柔,又理性,还很智慧。她说话慢条斯理,即便工作再忙,也会好好生活并协调感情。并且她能够把自己这种能量传递给身边人,激励更多的女性职场人。
黄澜表示,自己在职场打拼很艰难。她希望一名女性在凭借自身努力取得一定职业成就后,能对其他正在职场成长的女孩给予相应帮助,这既像是留下自己的印记,也是一种女性拼搏精神的传承。
石英是黄澜对自己的自我要求,它代表着宽厚的女性职场形象,同时也是“girls help girls 和谐友好女性关系/职场氛围”理想模式的起点。
制片人黄澜客串
这部戏里的女性角色,有宁檬身边的老板同事,还有她身边的朋友闺蜜。这些女性角色凝聚了我们这样一个女性团队,是对女性职场的一种理想化投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信念。
宁檬刚开始踏上投资人之路时,遭遇过误会,经历过挫败,也曾感到迷茫。然而,她都一次次地站了起来,不会因他人的贬低和质疑而产生自我怀疑。直到她成为投资总监的那一天,她才能够挺直腰板,激动地笑着说:“这一天来得太快了。”
快吗?不快,应得的。
什么是不悬浮的“普通人”视角?
这部小说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评选的“2017 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其微博话题拥有百万阅读量,原著 IP 很有影响力。黄澜承认这部小说有不错的“底子”,她忍不住一天就看完了。这部小说具有网文特色的轻松色彩,人物关系很有趣,还做出了一些职场案例,从专业评估角度来看,适合进行改编。
问题是什么呢?职场内容转化为影视展现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显得悬浮,这是黄澜所关注的“雷点”。在进行修改之前,必须要设定好目标。《请叫我总监》的最终定位是,以扎实且落地的职场为背景的都市情感轻喜剧,因此职场和情感都需要实现现实化。
小说创作于 2017 年。在这一年,黄澜接触到了这部小说。当时,故事中的职场案例引用了很多影视公司方面的内容,像 IP 改编影视的版权争夺等。这些职场案例正是黄澜自己所处的职场世界,她深知其中复杂的逻辑很难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轻易理清,所以她坚定地决定改变行业背景。
2018 年开始进入剧本阶段,那时电商行业正处于红火状态,于是决定以其作为新的行业背景。然而,到了筹拍阶段已经是 2020 年,电商行业又变得过时了……
开机之前,黄澜带着编剧去各地参观创业企业。黄澜还和姚婷婷一起,与创业者、投资人聊天。她们以此来选择最合适放进剧本里的投资项目类型。
我希望对那些听起来离观众稍远的创业项目进行场景化的呈现。这种呈现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商业环境。因此,最终确定了快消品这个类型。
宁檬的投资人生涯起始于一个年轻人爱用的养生保温杯。随后,居家环保且美观的莫比健身器到来。接着,东菱空气炸锅与多功能锅也接连而至。这些接连而来的项目成就了宁檬的事业花路。

黄澜兼顾制片与发行,她判断这些快消品对于女性观众和家庭观众而言都十分熟悉,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甚至经常使用的物品,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商业规则的解释和理解成本。
妈妈和奶奶在家里能看懂,阿姨也能看懂。黄澜希望观众都能以宁檬这样一名“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剧,从而让快消品在观众心中迅速生根。
“做出一部观众看得懂的职场剧是很重要的前提。”
与此同时,剧情所涉及的快消品植入了环保理念。它既注重社会价值,又让商业逻辑通俗易懂。
为什么在《如懿传》之后
做一杯“爱情轻喜茶”?
2017 年接到优酷 IP 影视改编委托的时候,黄澜正为《如懿传》忙得焦头烂额。《如懿传》无疑是个好故事,然而它是以真实且压抑的氛围收尾的。她开始进行思考,对于电视剧尤其是大众作品而言,是不是轻松的氛围会更好呢?
她特意前往国外学习喜剧的制作方法。她希望能创作出让自己和大众都更快乐的作品。之后《请叫我总监》就出现了。
小说有一定基础,出稿编剧进行了较好的基础剧情梳理;随后黄澜找到了一直想合作但因各种原因未合作成的导演姚婷婷,导演与团队编剧进行二稿梳理,修正了人物关系和戏剧视角,增添了更多喜剧元素,像社交平台出圈的“戴星扬”的人名梗;还将市场调研的项目案例替换掉了之前已过时的那些。
女性导演姚婷婷曾因《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等优质口碑青春校园剧而闻名。她的作品从校园发展到了职场,但她对整体氛围与审美的把控,和黄澜是相互契合的。
如今再看播出期,谭松韵的表演极具“普通人”视角的代入感,林更新有着东北口音且喜感十足的霸总形象,还有被“组 CP”的司机小宋与秘书小杨这一小人物配角组合……在《请叫我总监》这部剧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为其增添了分数。
作为制片人,黄澜在一个大家想法一致且拧成一股绳的团队里工作,她享受着这种工作状态。现在到了每天追看弹幕评论以及社交平台讨论的时候,她的乐趣从工作转移到了与观众的交流上,她想要更好地融入观众,去了解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以及不喜欢看什么,和观众“一起玩”。
一个项目,最初的快乐源自创作。最后的快乐源自听见观众内心的快乐。等待观众将快乐再次反馈给我。这是一个“快乐叠加”的过程。我很感恩我的职业。
问及从观众那里能“聆听”到何种快乐?黄澜觉得“女性独立”是时代的强音,热搜话题中#宁檬加油#、#宁檬辞职好爽#、#陆既名终于破产了#,这些都让她感受到,对于女性、现实以及职场方面,还是应该多强调独立自强,因为“励志故事”具有永不褪色且流行的爽感与现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