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杜拉拉办公室时尚造型解析:职场女魔头的着装秘诀与电影商业成功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4-01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杜拉拉办公室着装

杜拉拉的办公室时尚造型

杜拉拉工作上如鱼得水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规则_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礼仪_杜拉拉升职记职场问题

杜拉拉堪称办公室时尚女魔头

徐静蕾担任导演的首部商业电影是《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将于 4 月 15 日在全国正式上映。影片的制作成本还不到 2000 万人民币。目前,它已通过各类商务合作,收回了超过制作成本的 2/3。这也为老徐创造了自拿起导筒以来最大的商业成就。徐静蕾在几年的从商经历中发生了改变。做杂志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使得《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她还引入了国外最流行的制作投资方参与票房分红的商业模式。因此,老徐才会自信地说“这是一部不怕商业的电影”。

曾与章子怡、周迅、赵薇并称“四小花旦”的女演员徐静蕾,和其他 3 位花旦不同,她没有沿着演员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回顾徐静蕾过去 10 年的经历,能看出她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务正业”。当其他 3 位小花旦在商业电影的大潮中激烈竞争之时,徐静蕾却在独自进行“独立电影”的创作。她在博客上与韩寒展开较量,甚至还创办了在很多人眼中的“那玩意儿”——电子杂志。就连一直支持她的父亲都无法忍受,告诫徐静蕾:“为何不好好拍戏呢?”

自 2007 年起,徐静蕾每年仅出演一部影片。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中。然而,她渐渐远离大银幕,却并未降低在其追随者中的影响力。相反,在企业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她拥有众多拥护者。《杜拉拉升职记》取得商业成功,徐静蕾在企业界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徐静蕾是演艺圈中的“才女”,她还是互联网 2.0 时代的“博客女王”,同时也是《开啦》的创办人。她从不害怕进入任何全新的领域,并且坚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险,才造就了如今的她。

“杜拉拉”尝试全新制作模式 未上映收回多半成本

张一白拿着《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去找徐静蕾时,心里做好了被她踢出门外的准备。从最早与徐静蕾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合作起,张一白就知晓,徐静蕾对文艺片有着一种莫名的喜爱。这种喜爱不单体现在她的欣赏口味上,从她执导《我和爸爸》开始,就一直弥漫在她执导的 3 部电影之中。现在,张一白希望徐静蕾来担任《杜拉拉升职记》的导演。这部影片是国内首部职场类型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

徐静蕾的反应让张一白感到意外。张一白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后,徐静蕾告知他,这是一部她既想看又想拍的电影。张一白认识徐静蕾多年,他感觉到徐静蕾变了。张一白认为,老徐这几年做企业很辛苦,现在她更倾向于看一些轻松、快乐的片子。创业经历让徐静蕾察觉到,电影除了属于“艺术”范畴之外,实际上还具备“娱乐”的作用。在全然陌生的商业世界中历经摸爬滚打,这种经历所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徐静蕾的电影观,她还在尝试利用商业世界的规则去改变国内的电影行业。

徐静蕾和张一白是《杜拉拉升职记》最初的投资人。徐静蕾之前执导过 3 部电影,并且这 3 部电影都是她自己投资的。不过那些电影都是小成本影片。如今徐静蕾想把《杜拉拉升职记》打造成一部时尚大片,她认为这不是几百万元的投资能够做到的。为了实现“融资”,徐静蕾和张一白如同做创业公司一般,开始为《杜拉拉升职记》寻找投资人。

徐静蕾和张一白为使《杜拉拉升职记》增值进行了诸多营销。他们首先请来 13 位世界 500 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与高管,让这些人担任《杜拉拉升职记》的荣誉编辑,从而促使企业圈开始关注这部电影。徐静蕾接着邀请了《欲望都市》的造型师派翠西亚·菲尔德参与《杜拉拉升职记》。派翠西亚·菲尔德加盟后,在时尚圈开展了一轮营销活动。

两轮营销过后,徐静蕾和张一白察觉到,已有投资人开始前来接洽。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吸引到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即中影集团。中影集团作为《杜拉拉升职记》的投资方之一,其加入使得《杜拉拉升职记》最终成功融到了资金。整个《杜拉拉升职记》的营销过程,宛如一个创业企业,持续稀释着原始投资人的股权,持续引入着更大规模的投资。”作为影片监制,张一白这样总结。

《杜拉拉升职记》在制作模式上有一个创新。它的制作成本不高,仅有不到 2000 万元人民币。作为导演,徐静蕾没有通过抬高制作费来获取收益。她凭借合理的制作成本,拿一定比例的制作费,最后通过票房收入与投资方进行分成,类似“保底分红”这种方式。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礼仪_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规则_杜拉拉升职记职场问题

这种商业模式是投资方与制作方通过票房收入来进行分成。在国外电影界,这种模式已经运作得非常成熟。然而,在目前的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的票房收入依然归投资方所有。绝大部分导演仅仅能够获得制作费。导演只是在影片的拍摄阶段对影片负责,其角色更像是公司里的经理人。从公司的运作角度来看,这种电影的运作方式是不合理的。公司若要让一个人把事情很好地、持续地做下去,就需要给他期权。然而电影行业却没有这样做,正因如此,导致谁都不用特别去负责。如今,徐静蕾已经开始用商业的眼光来审视电影业了。

徐静蕾希望借助《杜拉拉升职记》去尝试一种全新的电影制作模式。她认为导演在自己拍摄的影片中可以拥有一定的“版权”,并以此作为投资,从而在影片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她深知电影也有知识产权,需要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她也明白要打破传统的电影运作模式是极为艰难的,因为大部分投资人并不认同这种模式。《杜拉拉升职记》只是徐静蕾对国内电影市场的一次试探。

不可否认,《杜拉拉升职记》在商业合作方面取得了成功,这是徐静蕾当导演以来的首次。目前,《杜拉拉升职记》已借助各类商业合作收回了制作成本的 2/3。徐静蕾不无骄傲地说:“暂且不论票房将来的情况如何,仅就现在来看,收回成本其实已经没有问题。”她认为《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不惧商业的电影。有些电影过于牵强,进行商业运作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然而,《杜拉拉升职记》更像是一本时尚杂志,商业本身就是其内容。徐静蕾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次执导商业片,一部最初未被投资人看好的职场电影,然而当《杜拉拉升职记》遇上徐静蕾,奇妙的化学反应便产生了。回头看过去的这几年,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创办电子杂志,徐静蕾都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被浪费。

当年创办《开啦》电子杂志时,徐静蕾就有这样的想法,她希望借助杂志来打通与企业的联系通道。如今,《开啦》所积累的广告资源以及人脉,实实在在地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众多的商务合作伙伴。因为在过去,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都没有这样的通道,而做杂志却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广告客户。并且,从商的经历确实对徐静蕾产生了改变。

“才女”转战未知商圈:“被改变”不如“去改变”

2007 年 4 月 16 日,徐静蕾创办了新媒体《开啦》电子杂志并使其上线。她从知晓什么是电子杂志到创办公司,期间仅过了 1 个多月。然而,凭借自身特有的“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较为不错的执行力”,她毅然将自己投入到一个全然未知的领域。

徐静蕾称她对互联网没有“野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与互联网缘分特殊。这位曾的“博客女王”,在新浪博客创造的点击量纪录迄今无人能破。即便到现在,徐静蕾仍有 60%的东西未完全弄明白,为何自己的博客会那般火,但“博客女王”的头衔既给她带来了更高的人气,也让她结识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朋友。

占座网的 COO 谢炜给徐静蕾创办《开啦》电子杂志提供过不少建议。乐淘的创始人毕胜也给徐静蕾创办《开啦》电子杂志提供过不少建议。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告诫徐静蕾,电子杂志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发展成功的东西。然而,徐静蕾觉得她或许能够坚持下来,她认为也许自己可以做成一个。

《开啦》已经运营了 3 年多。每期的平均下载量能达到 1000 万。它拥有几十万的固定读者。还拥有一些广告客户。徐静蕾认为,这对她而言就是成功。在一个事情的过程中都是会有变化的。她会不断去寻找自己生存的方式。从互联网的角度看这件事可能不行。但她是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这是不同的角度。

管理一家真正的公司,这一经历促使徐静蕾快速成长。起初创办公司时,徐静蕾察觉到自己管理剧组的经验根本无法用于管理公司。因为剧组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几个月后就会解散,在这样的临时团队中,大家都会展现出自身的优点。然而,一个长期的剧组则完全不同。徐静蕾在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干不了哪些事情。比如管理公司这件事,她认为还是应该交给合适的人去管理;再比如看报表,她表示自己打死也看不懂。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