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在深圳大疆的总部,一场职场“地震演习”拉开帷幕:当夜21时,人力资源部门展开楼内巡查,强制要求员工结束工作。与此同时,美的公司宣布,18:20之后将不再接受加班,而海尔则公开表示反对“形式化出勤”的做法。
企业纷纷严控加班被视为“反内卷的信号灯”。
随着“996是福报”的传说不攻自破,面对“忙碌为荣、闲暇为耻”的职场风气受到挑战,加之晋升之路愈发狭窄、竞争愈发激烈,“从早忙到晚”的生活模式正经历着转变。在日益紧缩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倾向于“苟且偷生”——追求稳定、回避冲突、妥协退让,以便在危机时刻保全自己,并在动荡的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丝安全感。
图源剧集《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01
听闻公司从下半年起将不再开放晋升与涨薪的机会,同时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裁员潮,王畅虽然行事谨慎如同走在薄冰之上,但仍旧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新婚燕尔之际,他每月需承担约15000元的房贷与车贷负担,若考虑更换工作,能否如愿以偿尚属未知,即便成功找到新岗位,薪资待遇的谈判也颇为棘手。
这种情况下,他必须苟住。
自从公司开始“瘦身”,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大家看起来更卷了。
一方面,由于人员减少,工作量却未相应减少,这导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量增加,使得大家的工作节奏比以往更为紧张。另一方面,在共同创造的氛围中,员工在上班时间若没有具体工作,则需要主动创造工作机会;而在加班之后,也必须确保上级领导知晓这一情况。
大家的想法十分明确,我依然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我愿意接受挑战。幸运的是,大家默契地形成了一致意见——我们应进行良性竞争,追求和谐发展,并且按时下班。
在2020年之前,此类现象较为罕见,因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普遍不认同“苟且偷生”的态度,若工作不顺心,选择离职便是;互联网行业岗位众多,所缺的正是那些有价值的优秀青年;“跳槽一次”,意味着个人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提升。
有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位微博的初级算法工程师,起初是通过内部推荐加入了抖音,薪资待遇翻了一番;三个月后,他又被挖角至百度,整体薪酬提升了50%;半年之后,他又跳槽至快手,薪资再次上涨了30%,并且还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期权奖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实际上并未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围绕着后厂村一带转了一圈,但他的薪酬却实现了三倍的飞跃。
短短数载,局势已然发生转变——在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里,阿里裁员人数高达约6.5万;2024年,百度裁员3900名员工;而腾讯在2024年的员工数量相较2023年增加了大约5000人,但员工整体成本仅上升了3亿多元。
众多旨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改革举措表明,互联网企业正将发展重心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追求盈利能力。

近年以来,众人普遍感受到社会变迁的共通之处:众多行业不仅对性价比的追求愈发激烈,同时对价格变动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度。
02
昔日里,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加班的照片,朋友圈里凌晨时分打卡成风,“致敬努力中的自己”的配图非得是那灯火辉煌的办公大楼不可。
繁忙被塑造为身份与价值的标志。“天选打工人”们心甘情愿地加班,主动放弃休假,把忙碌视为一种追求。在绩优主义的幻想中,他们如同永动机一般不停地旋转,唯恐稍作停歇便会被淘汰出竞争的行列。
在那个时期,新垣结衣在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道出了一句“若能如野兽般无拘无束地生活该多好”,这句台词迅速在职场人士中引发了病毒般的传播,使得“社畜”这一词汇广为流传。
“打卡上班、下班负责、加班不付薪”的讽刺意味,在北上广深的办公楼中变成了真实写照。根据2017年的数据,我国公民平均每天休闲时间仅有2.27小时,而深圳更是低至1.94小时。当一位46岁的深圳工程师表示“没有固定的工时,我从不计算。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把工作做到最好”时,这种所谓的“自愿”付出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劳动力市场的无情规则。
而如今,所有人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一项针对媒体的社会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即77.8%的人,表示自己长时间处于繁忙的状态中,而高达94.4%的青年受访者坦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很难感到放松。
一个现象是,年轻人与父辈的代际价值观差异从未如此明显。
复旦大学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关于价值观层面的亲子矛盾问题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增幅高达108.6%。面对“为何父母无法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绝望?”这一提问,网络上涌现出成千上万条回复,其中一条评论这样说道:“当你提及社会内卷现象时,父母往往只能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尝试理解你,并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承受艰苦。”
在职业选择、婚姻恋爱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代际间的价值观差异尤为显著;当父母依据自身的人生道路为子女提出意见时,往往会导致更加深重的代沟。
面对各方面的高压,年轻人以惊人的创造力进行精神缓冲自救。
《长江日报》揭晓的2024年“青年十大热词”犹如解锁现代生活理念的钥匙,涵盖了未来产业、情绪价值、松弛感、China Travel、悟空、谷子、夜校、偷感、city不city、班味等多个方面。
班味,那是在职场中积累的疲惫气息,下班后需借助香薰和音乐来消除;偷感,则是身处监控严密的职场环境中,人们为争取隐私而展现的微妙抗争;松弛感,它源自于古人“松间对弈,临窗观书”的悠然生活态度;至于夜校,则是超过五百万人选择“白天谋生,夜晚求艺”的折中之道。
若谈论职业规划,大多回答是:先苟住,再开路。
苟且度日,这是我对现下生活的体悟;面对未知的未来,只要能够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便已是一种微小的胜利。
03
苟住并非躺平。

许多人仍旧将个人兴趣转化为职业和日常工作,“面对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我决定留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艰难前行”,他们并不把职业选择仅仅看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一切都在改变,我只是想努力把头露出水面。”
不选择放弃也不盲目跟风,这种心态或许是在面对当前普遍的困境时,所能做出的最佳抉择。
苟且偷生看似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防御手段,然而其内在的思维方式却直指现代职场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
①意义感的消亡;②激励机制的失效;③上升路径的固化。
技术革命带来的矛盾亦不容忽视。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术预计将导致一半的工作岗位被替代。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指出当前人们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仿佛社会已经为人生设定了既定的答案。我们不应仅仅依赖那些由系统所规定的答案,而应当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广阔的“参考体系”。
在效率至上的竞争社会里,年轻人正在探索非标准答案。
设计师冉祥飞,毕业于研究生院,因与投资者在理念上存在分歧,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创的企业。他仅带着200元微薄资金,踏上了前往景德镇的旅程,投身于陶瓷设计的领域。仅仅一个月后,他成功接到了一笔大订单,随后便创立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此举使得原本属于非遗的“玲珑瓷”得以走进千家万户。
朱河存,这位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已成长为一名自律监督师。他能够同时监管多达二十余人,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尽管他的收入并不丰厚,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已经持续了五六年之久,赢得了众多好评。
杭州的Helen携同她的两只忠诚爱犬踏遍祖国大地,同时还在城郊创办了一家宠物主题民宿,专为广大宠物爱好者提供温馨的住宿服务。在民宿暂停营业的时候,她便与爱犬们驾车出游,时间或短至一两个月,或长达半年之久。
这些年轻人拥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们能够避免焦虑情绪的困扰,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且他们的坚持是在不断调整自己姿态之后,重新开始的旅程。
苟的终极形态是稳健。
随着职场列车持续加速,我们面临抉择:何时全力冲刺、何时停下进行维护,这比盲目疾驰更需要莫大的胆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