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电影市场出现了一匹令人意想不到的“黑马”。这部作品深入剖析职场生态,并以锐利的笔触进行辛辣讽刺,使得《年会不能停!》成为了众多打工族的“代言人”。影片的市场表现从起初的低迷逐渐攀升,上映短短九天,票房便突破了4.9亿元大关。豆瓣上,该片评分高达8.2分,这一成绩也创下了近五年来国产喜剧电影豆瓣评分的新高。
《年会不能停!》何以俘获众人心?
“职场生活占据了众多年轻人的日常,然而这一主题在电影创作中却鲜有涉猎。我们渴望打造一部以公司年会为背景的职场电影,其中,喜剧性质的年会仅作为开场,通过这一视角深入挖掘打工族的心声。”董润年导演指出,喜剧作品的创作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它往往需要融入一定的挑战性,然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绝不能仅仅为了制造话题或吸引眼球而故意挑衅。
《年会不能停!》一书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审视那些被称为“大厂”的生态体系,同时聚焦于当前“上班族”群体在职场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新词汇如拉通、对齐、闭环、颗粒度等,密集轰炸,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职场“科普”话题;“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被巧妙地转化为一幕幕荒诞不经的闹剧,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也不禁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扎心之痛,这些感受在观众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笑中带泪,点燃内心的火苗
我们拍摄这部喜剧片,旨在为众人发声。《年会不能停!》中的男主角大鹏在媒体采访中如此表示。他扮演的角色胡建林,原本是某家上市公司下属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却意外地被调至省城总公司工作,亲身经历了接连不断的职场怪象,从而激发出无数的幽默元素。胡建林的“一步登天”多少带点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而其他两位角色则成为了戏谑的荒诞与无奈现实的交汇点。由白客扮演的人事专员马杰,既小心翼翼又深谙世事,在职场中早已磨砺出坚实的“外壳”;而庄达菲饰演的年轻外包员工潘妮,则表现得干练利落,却对职场的不公感到苦恼,因岗位的频繁变动而辗转反侧。这部现实主义喜剧的最大亮点,在于那些尚存良知的油滑之辈以及秉持理想主义的叛逆者所展现的风采。
《年会不能停!》汇集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喜剧演员,如大鹏、白客、孙艺洲、王迅等,那么这部作品是如何打造出统一的氛围呢?在不断的磨合中,我们逐步明确了方向。这部喜剧并非依赖夸张的表演和台词来渲染气氛,而是通过角色和剧情与观众进行对话与互动。因此,演员们无需在肢体动作上过于夸张。董润年透露了这些创作细节。受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以及群口相声《扒马褂》的启发,故事中融入了职场中不断攀升的巧妙遭遇,塑造了由三位主角组成的团队,他们携手共进,形成了一个三人组合。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年会不能停!》中并未呈现出绝对的“黑与白”对比:徐永森因意外获得晋升和加薪,他悄无声息地关闭了手机录像功能;那些熬夜加班的同事,原来是为了报销打车费;而那些对真相一无所知的工人,则团结起来向胡建林寻衅滋事……这些众生相,巧妙地描绘出了电影中的写实风格。最终,影片渐入温馨的尾声,潘妮以“叛逆”的形象做出了“断舍离”的选择,马杰挺直了腰杆,不愿再扮演“蓬蒿人”,胡建林则告别了那座光鲜的办公大楼,重返起点,并成为了拯救工厂的关键角色。“这部电影的笑声,源自观众们的共鸣。每当观众在影院中开怀大笑,都是对某些职场现象的一次辛辣讽刺。”董润年表示,若笑中含泪能激发心中火花,那么我们对于现实之审视、对人性的反思、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当下创作的深刻理解,便已实现。

未来不是梦,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在完备的喜剧框架中,《年会不能停!》因其语言运用上的巧妙错位而显得内容更加充实。影片中的对白经过细致的雕琢,不仅力求“幽默”感,还追求“贴切”度,力求与角色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相吻合;而部分“双关语”则紧贴现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职场中那些密集出现的生僻词汇让胡建林感到困惑,但这些词汇却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微笑;那些反复出现的所谓“废话”,以及把裁员称作“毕业”或“优化”的隐晦表达,都深刻地讽刺了职场现状。正如网络上广受好评的评论所言:“它讽刺了我们真正想讽刺的东西,嘲笑了我们真正想嘲笑的现象,既不畏惧软弱的对手,也不虚情假意,不煽动低俗的情绪,也不偷懒耍滑。”对此,《年会不能停!》一书表达了由衷的感激。》把真实职场精选加工成好戏。”
此外,《年会不能停!》巧妙地融合了古典、流行以及说唱等多种音乐风格,触动观众的内心。在剧终环节,主演们通过年会歌舞表演,跟随现代音乐的节奏,唱出了年轻人纯真的心声,打破了之前所设置的种种象征,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顶点。请坚信,你的前程并非虚幻,你每一刻的投入与付出……伴随着《我的未来不是梦》那首经典歌曲的悠扬旋律,这部专为打工者创作的精彩作品得以圆满完成。
细致入微的观众留意到,电影中会议室的背景是一堵宏伟的时钟墙,这是对黄建新导演的杰作《黑炮事件》的一种致敬。作为同样以职场为题材的荒诞喜剧,《年会不能停!》与《黑炮事件》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也在提醒着当今的电影制作者——深入严肃的现实思考、构建严谨的戏剧文本、以及真挚的表达呈现,这些正是喜剧能够触动人心的重要力量。在共情的基础上,我们是否能够对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我们期待着,更多以现实为题材的喜剧作品能够不断进步,摆脱“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关键问题”的局限,以及“听你一番话,如同听别人一番话”的娱乐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