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电视业近些年进步神速,从影院到电视,从历史剧到当代剧,女性角色的作用日益凸显。许多中年女演员重焕活力,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展现中国女性的多样形象,新生代演员同样表现不俗,“90后”和“00后”女演员快速崛起,用新颖的表演方式推动影视艺术不断革新。以女性为中心,探讨女性生活状态,揭示性别问题的影视作品数量惊人,"她力量"在电影电视界的作用日益显著。
电视:
打破传统性别议题,展现女性角色无限可能
蛇年伊始,电视上热门的节目中常能见到关于女性的内容。由女性律师扮演主角的《无所畏惧2》率先播出,讲述传统女性群体和家庭关联的《六姊妹》在收视率高企的情况下结束,探讨新时代母子情谊的《180天重启计划》则凭借好评价圆满落幕。现代都市生活剧为女性故事提供了极好的创作空间,不过当前影视作品的呈现方式已经突破了旧有题材的束缚,众多充满生气和个性的女性形象构成了新型女性故事的基础,她们借助崭新的思想观念重新定义了现代女性的面貌。
《无所畏惧》系列着重描绘职场女性形象,主演热依扎自从《山海情》里的“水花”角色后,已成长为国产剧里“中女”类型的演技派,在《无所畏惧》中她再次演绎中国女性特有的顽强与开朗的职场形象,敢于突破人生困境,在工作中重新认识女性价值并实现自我;尽管《六姊妹》主要讲述上世纪的多子女家庭生活,但剧中不按常理出牌的婆媳互动突破了家庭剧老旧的表现手法,家庭日常背后“女性相互扶持”才是核心思想;《180天重启计划》则创造了一对新型母女形象,吴越和周雨彤把不同年代女性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和成长才是故事的关键所在。

国产剧佳作数量极多。以网络文学改编为起点,这类剧集在女性主导的故事类型里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塑造了众多掌握自身人生轨迹的女主角形象,有关性别观念的讨论也由历史背景逐渐扩展到当代生活。这些女性角色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是男性叙事中作为点缀的美丽配角,她们在各个时代背景下都敢于对抗陈规,努力追寻个人价值的实现。她们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突破时代束缚的财富女性,是《梦华录》中挣脱社会眼光的创业女性,是《大江大河》系列里辛劳无畏且坚韧的姐姐,是《风吹半夏》中大胆走向海外的女掌门,是《繁花》里搅动餐饮界和外贸领域的女掌门,更是《山花烂漫时》中为建女校付出毕生的桂梅校长。
女性形象开始脱离传统的家庭生活范畴,她们的职业选择日益多样化,涵盖了商业经营、工厂管理、法律执业和教育创办等多个领域,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与社会热点议题紧密关联,既彰显了新时代女性角色的广阔前景,又在不同题材中持续突显了角色的深刻变化。
许多杰出女演员呈现了契合角色形象的演绎,主角与配角皆表现出色,演技和角色相互映衬,进而重塑了国产剧女性演员的普遍认知。诸如宋佳、马伊琍、袁泉、吴越,以及刘亦菲、赵丽颖、唐嫣、辛芷蕾等,涵盖了从“70后”到“90后”的群体,她们把握住时代机遇,在创新的故事中展现才华。就连那些以往很少登上大银幕的小品剧,也使得倪虹洁、李嘉琪这些优秀艺人获得了关注,今年春节期间两部短剧《夫妻的春节》《河豚小姐》成功实现了从网络平台到电视台的推广,这更加证明了无论在哪个领域,真正有才华的人最终都会被认可的行业规律。
2025年即将播出的剧集里,以女性为主角的大制作依然引人注目,包括《生万物》《灼灼韶华风禾起》《你好1983》《足迹》《了不起的她们》《亲爱的仇敌》《以美之名》等,这些作品虽然内容风格各不相同,却都一致地将故事的重心放在了女性身上。国产剧中的女性主题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既为女演员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日益尊重,以及为女性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电影:
女性题材走向主流,“中女回春”“小花绽放”

影视圈里,女性影人的影响力也备受关注。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落幕典礼上,海清担当颁奖人,她一番充满肺腑的话,道出了中年女演员的困境。她表示,当中年女演员,往往难以获得优质剧本的青睐,甚至面临无戏可拍的窘境。如今已过了六个年头,大概没有谁还会觉得女性电影属于小众文艺的范畴,更不会有人怀疑这类电影没有市场了。以女性为故事核心的电影已经从过去的边缘地带发展到了主流位置,中年女性角色焕发新生,年轻女演员也崭露头角,并且创作出不少既富有思想内涵又具备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备受市场热捧的电影类型中,女性主题不容忽视。以贾玲、邵艺辉等为代表的女性导演,或基于个人经历,或描绘现代女性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相继推出了《热辣滚烫》《爱情神话》《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影片,获得了观众的深度认同。这些影片聚焦现代女性的生活境况,分析她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遭遇的难题,剖析她们在情感世界里碰到的难题,呈现了更多元的女性角色。
一些影片比如《出走的决心》和《春潮》,着重描绘家庭中的女性角色,涉及家庭主妇的生活以及母女之间的互动,促使人们思考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另一些作品如《好东西》和《爱情神话》,则关注中年女性在情感上的挣扎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呈现了她们在遭遇人生转折时的顽强和勇气,以及对于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像《鹦鹉杀》、《我的姐姐》以及《想飞的女孩》这样的电影,将视线投向了更受忽视的女性群体,通过探讨“杀猪盘”这类网络诈骗、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单身母亲的生活等社会现象,揭示了女性在各自处境下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世界的转变。
这些影片突破了传统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局限于婚姻和家庭的局限,创造了更加真实丰满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陪衬,而是具备独立人格和自主思想的独立个体,勇于追寻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在市场表现上,《热辣滚烫》《好东西》等均成为当年的热门作品,收获了远超预期的经济效益。
女性电影逐渐兴盛,马伊琍、宋佳、咏梅、张小斐等中年女演员因此获得事业上的新机遇,以精湛的表演彰显了自身的不凡实力。这些女演员具备深厚的表演积累和过硬的演技能力,善于深入揣摩角色心理,呈现出的形象既生动逼真又富有感染力。她们体态散发着成熟女性的从容、风韵和见识,这种非凡的吸引力是青春演员难以比拟的,也为角色注入了更多内涵和韵味。虽然承受着岁月和商机的考验,她们依然坚守对表演的痴迷,持续挑战极限,终于收获了人生的“顶点时刻”。她们的出色表现,不仅是女性电影人于影视圈的一次凯旋,更给众多观众传递了慰藉和鼓舞。
依据《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女性观众占比较为可观,已高达58%,并且这一数值还在不断增长。女性观众的市场价值不容小觑,女性题材电影具备充足的发展前景。“她力量”的兴盛,不仅标志着中国影视产业的提升,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