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备受好评的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介绍:主人公表面上采取迂回策略,实际上实施出其不意的行动,目的是在不利局面下扭转局势!
坦白讲,谁不曾有过些费尽心思的举动?比如考前匆忙复习,又或与同僚较量,互相排挤的现象我们见得多了。然而若置身于数百年前刀剑相向、人心叵测的岁月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的沉重压力,绝非闲谈时可以轻松提及的趣事。现在说说五部评分很高的历史类文学作品,表面上看,书中人物个个意气风发,实际上,深入分析,他们内心都充满惊惧。
首部作品《魏逆》。可曾见过这样的人,一步踏入三国时代,指尖稍触便牵扯出家族情仇、国家兴衰?主角刚一苏醒,便发觉自己成了夏侯渊家中的第六子。这个年轻人心中明镜似的——清楚数十年后司马懿家族将大起大落,曹魏基业面临倾覆,天下民众将要经历三百年战乱。寻常百姓恐怕只担忧次日生计,他却非池中之物。他自始至终都在思量着如何为江山延年益寿,暗中对抗权威,试图挑战历史定论。我们站在局外或许觉得这样操作历史很有趣,但若亲身实践,谁又能不感到胆寒?
这个年轻人最初只是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官员,担任黄门侍郎一职,表面看职位显赫,实际上处境微妙,说高不高等级不高,说低又不能被轻易忽视。他当众总是小心翼翼,私下里却暗中谋划。我想他大概也不愿意做那枚随时可能被替换掉的棋子。然而随着地位不断提升,越容易遇到那些早已被下毒的酒杯。他怀揣着个人计算工具,表面上还要装作一无所知,稍有不慎,言语失当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期间,他与同僚们的相互倾轧,以及与上级的猜忌与提防,深入剖析,远远超过我们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小手段,要命的是,明明知道结局早已注定,他偏要挣扎一番,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丝转机呢
接下来谈谈第二部作品《横刀十六国》。多数人对于十六国的认知,基本上仅限于教材里呈现的分裂版图以及许多罕见的政权名称。可书中主角原本是一名学医之人,不料一觉醒来,竟变成了被北方民族追捕的难民群体的一员。故事开篇便充斥着刀光剑影,身边的同伴身强体壮确有真本事,远胜过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领导者。人在面临生死考验时,才能明白谁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三个兄弟在密林中相互依偎抵御寒冷,流民聚集处闲暇时总以酒叙情谊,表面看似浑浑噩噩度日。实际上当人生陷入绝境,人们往往比平时更警觉。那个身旁的山魁头目,暗中泄露了与外部的联络,不仅觊觎富贵的财产,还将一起凶杀案栽赃给主角。情况看来毫无转机,但主角心肠狠毒却兼具医者特有的沉着,一边假装询问,一边暗中筹谋应对之策。终于奋力一击,不仅洗脱了冤屈,还招募了一批追随者加入自己,人员从低谷突然上升。然而那种让人脊背发凉的紧迫感,还在后面——羯族的精锐部队已经盯上了他们这点力量,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钢铁与鲜血的考验。他或许嘴上笑着鼓励同伴,私下却在盘算可能要牺牲多少人,这份沉着和胆识,普通人确实难以培养出来。
第三本,是关于宋太祖的书籍。书中的穿越情节颇具看点。主角化身为赵匡胤的弟弟赵光美。这个人并非皇子公主之流,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历史资料上关于他的记载也十分有限。假设我们处在他的年纪,大概正忙着跳皮筋之类的游戏,根本不会去理会谁夺取谁的权力。但他却不同,他必须时刻关注兄长的每一个行动,这种处境你能够理解吗?亲生兄弟之间,有时候比对手还要难以捉摸。
赵家这伙人,表面看似骨肉情深,暗地里却个个盘算着权位和前途。主角尝过人情冷暖的滋味,也目睹过利益当前时的无情。他既不能随意附和任何一方,又得时刻提防被所谓的兄弟暗中算计。主角骨子里或许有几分冒险的特质,在两位兄长之间左右逢源。本只想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自保,却终究被历史长河裹挟着不断向前。说白了,玩的是命,他手上的每一张牌都是温吞火药。
紧接着第四部作品,讲述的是大宋耗费了十六年心思,最终才明白是《水浒传》。有人认为历史与传说之间,仅有一层薄纱。不料主角转世后,竟然变成了宋徽宗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孩子原本寿命不长,却因意外得以存活。一出生就背负着“王爷”的名号,时间不容耽搁,他担心金军南侵,因此在最初几年里,就将农田进行了整顿和开发。有时候,毫无征兆地,就会察觉到这个大宋和脑海中印象大相径庭,那些《水浒传》里的草莽英雄确确实实活过,甚至还有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也穿插其中。

你难道以为读书人拿起锄头就是治理国家?他转身就开始盘算如何借助“皇宫信息平台高级版”获取情报——先解决高衙内的问题,再换成更有价值的西军资料。本来只想求得安宁,结果来来回回都是谋划。农忙时也不去田里劳作,天天拿着算盘考虑“是否要布局全局”。外面百姓生活困苦,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人最是忠诚,他反而一边修建园林,一边惹祸上身。翻来覆去的局面,戏谑中带着汗水,有些情怀,也有不得已。
最后一本,是《大明元辅》,这五本书中最为讲究理论且分量最重的一部。高拱家的那位侄子,天生就不是适合在普通官署中消磨的料。年纪轻轻就投靠了万历,从最基础的官场规则学起,表面看去春风得意,实际上却在衙门账簿中暗自盘算。这种得天独厚的际遇,想要冲破历史的迷雾谈何容易。他既要负责经营工坊,又要琢磨如何与张居正抗衡,这边刚递上一份奏章,那边又欠下人情债。官场如战场,字字带刀,场场生死。
企业规模要扩张,财政却时常出现缺口。所谓“国家主导经济”,谈论起来简单,若真要实践,换个人当领导都可能损失惨重。他本意是逐步改善局面,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在困境中寻求对策,同时规划未来。那些承诺和蓝图,牵引着人们满怀希望,但不知最终能否在体制的困境中幸存。然而人就是这样,即便知道处境危险,还是忍不住要挑战历史留下的界限。
这五部作品所揭示的道理其实很一致:命运并非固定不变。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回望他们,无数微小的细节中,都充满了人的活动。究竟是人被棋盘所控制,还是棋盘因人而存在?每个人,甚至每一个微小的选择,有时都能让历史出现新的转折。
这些主要人物究竟幸运还是不幸?成败之间或许仅差毫厘。历史并非仅是风云变幻那么肤浅,它更像是一瓶饮至半程的陈酿——甘、辛、醇,每个人品尝过后都有不同的感受。若你命不该绝,自然值得“殚精竭虑”一番。倘若时运不济……那也能成为一段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