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三则。A 在合资公司担任白领,自认为满怀抱负却未得到上级的赏识,时常心想:倘若有一天能够见到老总,并且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干就好了!A 的同事 B 也怀有同样的想法,并且更进一步,他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把老总大概会进电梯的时间计算好,然后在这个时间去乘坐电梯,期望能够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他们的同事 C 向前迈进了一步。他深入了解到老总的奋斗历程,知晓了老总毕业的学校,摸清了老总的人际风格以及关心的问题。他精心构思了几句简洁却很有分量的开场白,在合适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之后,终于在某一天与老总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不久之后就争取到了更优的职位。愚者会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能够创造机会。机会只会给予有准备的人,这“准备”并非只是口头上说说。晨会中有职场励志小故事,像《分粥》那样,曾经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要分一大桶粥。很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分。起初,他们通过抓阄来决定由谁分粥,每天轮一个人。这样一来,每周只有一天他们能吃饱,也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之后,他们推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强权会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想方设法去讨好他、贿赂他,致使整个小团体充满污浊之气。接着,大家开始组建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人的评选委员会,彼此相互攻击、扯皮,最终粥吃到嘴里都是凉的。

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家轮流分粥,不过分粥的人要在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这样一来,为了避免自己拿到最少的,每个人都会尽力分得平均些,即便分得不平均,也只能接受。大家相处得和和美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同样是七个人,由于分配制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气。一个单位若存在不好的工作习气,那必定是机制方面出了问题,必定是在公平公正公开方面未做到完全,也没有严格地进行奖勤罚懒。每个领导都需要思考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以及《博士上厕所》中,有一位博士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他成为了该所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去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钓鱼,此时正副所长在他的左右两边也在钓鱼。他只是轻微地点了下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什么可聊的呢?没过多久,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了伸懒腰,接着就“蹭蹭蹭”地从水面上快速走到对面去上厕所。博士的眼睛瞪得几乎要掉出来了,心里想:水上飘?这怎么可能?这明明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时,同样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着回来了。怎么啦?不好去问博士生呀,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博士生呢!过了一阵子,副所长也站起身来,迈开几步,快速地走过水面去到厕所。这时候,博士差点儿就昏过去了:不会吧,来到了一个汇聚了江湖高手的地方?博士也有了要上厕所的急迫需求。这个池塘的两边有围墙。要到达对面的厕所,必须绕十分钟的路。回单位又太远。该怎么办呢?博士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之后,他也起身往水里跨去,心里想着: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

只听见“咚”的一声响,博士生一下子栽进了水中。两位所长赶忙把他拉了出来,接着询问他为何要下水。他反问道:“你们为什么能够走过去呢?”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说道:“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因为这两天下雨导致水位上涨,木桩正好在水面之下。我们都清楚木桩的位置,所以能够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就不先问一问呢?”学历仅仅代表着过去,唯有学习力才能够代表未来。尊重经验的人,就能够减少走弯路的情况。一个好的团队,也应当是具备学习能力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