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不缺的是正能量,职场中也需要正能量。阅读正能量的故事能提高自身积极性,还能调整工作心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爱!
1、一个会虫的幸福生活
在单位我是个有一定管理职责的人,大家称我为“官”。实际上真算不上什么大“官”,也就是管理着几十个人罢了。在我们单位我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就这点而已。自从我担任了这个角色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开会了,到了对开会极度痴迷的程度,一天不开会,我心里就不舒服。我从开会里获得了很多乐趣。如今人们把痴迷上网的人称作“网虫”,而我就可以被称作“会虫”。
我发现工作需要我与会议紧密相连。想想看,各个单位都会通过开会的方式来安排部署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我之前一讲话就会出现结巴的情况,语句衔接不顺畅。我妈妈说我舌头大,我爸爸说我脑子笨。总之,大家都认为我的口才不好。然而,自从我成为我们单位的小头目之后,我就不再结巴了。我开始变得能说会道,讲话时滔滔不绝。我体会到当官能锻炼口才。不知为何,我讲话讲短了就觉得没尽兴,讲话不能尽兴是最难受的,就像撒尿撒到一半突然停下,那种滋味不好受。起初,我讲话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过段时间就讲到两小时,再之后就讲到三小时。即使如此,我仍感觉还有话没说完。最后,我必须得说,因为时间的缘故,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那些没有说完的事情,会以印发文件的方式来明确。我的讲话经常能赢得热烈的掌声,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我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擅长讲话的人。如今有一门科学叫演讲,通过这,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因此有了一种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了。上级曾发过一张表,让填写自身的特长。我迅速地在表上写下了“讲话”二字。然而,负责填表的人告知我,讲话不能算作特长,特长指的是外语、写作以及才艺等方面。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讲话的状态而难以自拔。
我若长时间不开会就会觉得难以忍受。像在双休日,两天都不开会的话,我真的很难熬过去。为了应对这个情况,每到双休日,我就会给我的女儿召开会议,通常会讲一个小时,如果女儿有耐心,那我就会讲两个小时。尽管参加会议的人数少了一些,但我依然觉得很有满足感。我从做人应遵循的道理讲到两个文明的建设,从怎样学习课本知识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老婆称我对女儿极为负责,在世上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家长了。然而时间一长,我的女儿却向我提出了疑问,说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毫无根据的瞎话,全是错误的,其中还有极为违背科学的,是个人主观想象出来的东西。原来,她把我讲的这些东西讲给了她的老师听。老师奇怪地询问她是听谁讲的。我女儿回答说是听我讲的。老师表示不太可能,觉得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不像是一个家长会讲的话,更像是街头老疯子的胡言乱语。直到这时,我才知晓自己讲了些什么。
凡是有会议,如果需要我到场,我往往会想要讲上几句。我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要是不讲两句,就会觉得很憋闷。如果不是我来主讲,那么我愿意充当非主讲的角色,只要能让我补充两句就可以。然而,或许是因为我太专注了,每当到公众场合参加活动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说两句。一次,我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婚礼主持人讲到请新郎新娘交换信物时,我突然站了起来并表示想补充两句。我接着说:“主持人刚才做了重要讲话,这些话很精辟,也很深刻,我都同意。”这对指导年轻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坚信,年轻人定会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认真学习并努力工作,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为让这次大会开得更成功,我想补充三点内容,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正当我准备往下讲且满怀激情之时,我突然察觉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才清醒过来,我意识到自己未经结婚主办者安排就进行了讲话,这是非法的行为,这样岂不是会坏了人家的大事。就在我感到窘迫的时候,忽然听到主持人说话了:“请这位特邀嘉宾继续讲,这是我们特意为大家安排的。”我心里想着,幸好有主持人能够随机应变,不然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结束。接着我又说了几句客套话,装出一副样子,然后就匆匆结束了。等回到家后,我的心依旧在“嘭嘭”地跳动着。
在很多非会议的情境中,我会不自觉地以开会的口吻讲话,这让我的亲友们非常反感,他们通常不会找我参与他们的活动,还说特别烦我。然而,有些活动他们还是得找我去。例如,前不久,我的岳父过生日,我被邀请前去参加。老人过生日,要求所有的女婿都要到场参加。我是他的女婿,即便别人对我有反感,可我也没有办法。在这次生日宴会上,起初我一直强忍着,努力控制自己不说话。因为我担心一开口就会说些官话套话,那样的话大家就会对我产生反感。然而,当酒下肚之后,我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接着我举起酒杯说道:“同志们,朋友们,还有来宾们以及弟兄们,今天是我岳父大人的生日,这个生日意义非凡,它是今年的第一个生日,同时也是今年的最后一个生日。”此次生日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我们务必认清其重大意义,需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我期望这次生日宴会能办成一个具有改革开放特质的宴会、一个开拓进取的宴会以及一个胜利前进的宴会。我正准备继续讲下去时,忽然察觉到有人在后面狠狠地掐我,我明白那是老婆发怒了,于是赶紧停止了讲话。
2、单位人
我是有单位的,在某局工作。身为单位人,我最大的感受便是有依靠。单位犹如我的衣食父母,又如同我的上帝,我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单位,单位就是我的一切。我的全身都带有单位的印记,我分不清自己是单位,还是单位是我。
我对我的单位极为喜爱。在这世间,我唯一所崇拜的事物便是我们的单位。因为单位给予了我所有的东西,包括工资、职称、房子、地位以及名声等等。甚至连我的老婆也是当初因为看中了我的单位才决定嫁给我的。倘若我没有一个好的单位,以我这样一个乡巴佬的身份,想要在城内找到一个对象,那实在是比登天还要困难。人家找对象时,眼光很敏锐。你既没有钱,又没有房,还想娶老婆,那是在做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因为我有一个好单位,人家才愿意嫁给我,希望将来单位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确实,我的单位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像分房子、报销医药费、报销取暖费、组织旅游等。因此,我对我的单位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在单位时,会有踏实的感受。要是一天不在单位,我的心就会慌张。在双休日,我常常会无缘无故地去单位看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然而,门卫却向领导反映,称我经常到单位加班。正因如此,我的领导曾在大会上表扬我,说我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要求大家向我学习。我心里对此一直感到不安。我去单位,不是为了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快感。如果这种行为都能受到赞赏,那我接受就实在有愧。我非常担心别人会弄清楚真相,那样的话我就难以解释了。
在单位,我最盼望的事情是工资能够上涨。单位的工资增长速度并不快,然而我始终对其满怀希望。我时常前往人事部门去打听工资的相关情况,一旦听闻要涨工资,我就会整夜难以入眠,内心实在是太过激动了。通常来说,从接收到消息到真正涨工资,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总是满怀兴致地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百谈也不会感到厌烦。每次涨工资,都能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还有发奖金的时候,那也是让我最为高兴的时刻。一得知要发奖金了,我就仿佛百米短跑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响,接着就像箭一般冲向财务科,迅速找到自己的名字,潇洒地签上字,然后美滋滋地接过财务人员递来的人民币。拿到奖金后,我会高呼万岁。我觉得自己对钱简直爱到了疯狂的程度。有单位的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完全没有了风度。我对单位发东西这件事特别感兴趣。每逢年节,我们单位就会开始发放一些东西,像一袋面粉、一桶豆油、10 斤鸡蛋之类的。因为过于关心,有时候还会闹出笑话。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已经到了年关。我回到家后,看到有一位同事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接着,我就问,这是单位发的吧。说完之后我才发觉,人家手中提着的是垃圾。我内心感到十分不好意思,真的很想找个地缝让自己钻进去。
我非常喜欢聊天。如果一天不聊天,我就会难受至极。在聊天的时候,能够谈论国际国内的大事,也可以谈论社会的奇闻怪事,还能谈论家长里短。像张三养了小姘,李四患了艾滋病这样的事情,更是热门的聊天话题。因为聊天,时间会显得过得很快,要是不聊天,那时光可真不好打发。我在聊天时实在是投入且专注,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我曾在火车站候车。期间,我和一个不认识的人聊了起来,并且越聊越有兴致。等到那人说再见的时候,我才猛然想起自己候车的事。一看表,才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两个小时了。于是,我果断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在火车站候车室找其他人聊天,等着第二天的火车。回到单位后,领导询问我为何晚回来一天。我灵机一动,称遇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人,我陪他聊了整整一宿,最终成功说服了他,让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我们的领导对此半信半疑,但我就这样蒙混过去了。
我变胖了。我身高 1.7 米,然而体重却达到了 170 斤。我力气很小,爬上六层楼就会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我妻子说我们单位像是育肥的地方,只要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养个两三年,肯定能让你腹部隆起,变成一个胖子。老婆说我在单位工作了 20 年,除了体重和年龄在增加,其他方面我都没有进步。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老婆说得有道理。在单位已经工作了 20 年,确实没学到什么东西。单位就像我的拐杖一样,要是离开了它,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平常,我最害怕听到“下岗”这两个字,一听到,我的心就会发抖。我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下岗,一想到自己可能会下岗,离开我那最可爱的单位,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难受。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脆弱。我近来时常因为此事而失眠。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下岗了,变成了一个没有单位可以归属的人。我常常向佛祖叩拜,祈求佛祖保佑我自己。但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会有效果。
我身体不舒服,所以去了医院。一位老医生听完我的介绍后,告知我患了单位综合征。他还说,如今患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我询问该如何治疗,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的应聘经历如下:我参与了应聘的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环节,包括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等,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未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原因之一是某些企业的门槛过高,一直强调应聘者需有工作经验,然而我们刚从学校毕业,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原因之二是或许自己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期望值比较高。实际上,曾有两家企业表示愿意录用我,但它们给出的月薪低于 1500 元,这让我实在难以接受。我知晓这种择业观会遭到专家们的批评。我经过一番计算,房租、手机费、上网费以及每月通常水平的消费加起来,我最少也得花费 1300 元左右呢。我也明白那些先就业再慢慢谋划的道理。但我不明白自己为何就不能一步到位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机会终于降临了。那天在报纸上,我看到了一家外资企业招聘热工技术员的启事。这则启事的待遇很不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我认定这个职位非我莫属,决心要将其争取到手。我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冷静分析:一是我拥有本科学历,所学专业为热工专业,这属于专业对口;二是热工专业较为冷门,所以参与竞争的人不会很多;三是我的英语很娴熟,已经通过了六级,并且这些年一直都在坚持进行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去外资企业应聘,这无疑会为我增加优势。我认为,自己的胜率大概在 60%左右。劣势是存在的,主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工作经验,因此我决定去进行一次有准备的行动。
我通过熟人的介绍,找到了那家公司动力车间的班长老郝。我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去车间实习几天,并且是无偿且半地下地进行。老郝沉吟了好一会儿,最终答应了我的请求。他要求我必须遵守纪律,千万不能在车间里闹出什么差错。我当即向他保证不会有问题。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跟着老郝去上班。我很幸运,参与了车间 2 号锅炉的检修工作。借此机会,我钻进了锅筒和炉膛。我弄清楚了这台锅炉(其他三台与它同类型)的水汽系统和烟火气系统。我查看了所有 4 台锅炉的历年检修纪录,对这几台锅炉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此外,我有几次利用去化验室取水质化验单的时机。我对锅炉水处理用的离子交换器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一番“侦察”,并且是旁敲侧击地进行的。
一个星期过去后,我觉得自己心中有底了。那天晚上,在公司门外不远处的一家小酒店里,我邀请老郝吃饭。老郝很吃惊,说:“小李,你只是个穷学生,没必要花这钱呀。你在这儿工作了一个星期,可是一分钱都没拿到,是白干的呢。”我敬了老郝一杯啤酒,然后笑道:“郝班长,我在这里待了一个星期,学到的东西抵得上在大学里一个学期呢。收获这么大,你说,我该不该敬你几杯酒?”喝完酒之后,老郝坚持要自己付账,他说:“小李,等你工作了,再请我吧。这次就当我请你。”老郝的质朴和豪爽,真的让我深受感动。
笔试对我而言是较为容易的事情。然而,当成绩公布时,我颇为吃惊。因为我的成绩处于第二位,而此次公司仅招聘一名热工技术总管。我很快得知了那位竞争者的情况,他是某名牌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他的理论基础明显比我扎实,分数比我高出 11 分。我决定将希望寄托在面试上,坚信这一周的准备不会白费。面试内容基本围绕着动力车间那几台锅炉,这果然未出我所料。有两道故障分析及排除的题目,它们与我在检修记录上看到的情况极为一致。笔试加面试的成绩总分中,我高出那位竞争对手 7 分,不用说你也能知道,面试成绩我是遥遥领先的。这 7 分让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这家企业动力车间的技术总管。
现在我在这家公司工作状况良好,业务能力提升了很多,薪水提高了 15%。我正在谈恋爱。在市区我购置了一套按揭房,付了首付后,每月需付 1500 元,不过相较于我的工资,这并非沉重负担。要说起来,我确实该感到满足了。我的同班同学还有十几人仍处于跳槽和找工作的不稳定状态呢。有同学向我寻求经验,我就会展示一下过去的“特务”经历。不过,这“特务”般的经验或许不值得学习,但我会告知他们,在参加应聘之前,要尽量多地去了解单位以及应聘职位的相关情况,这样对于成功无疑是有帮助的。
4、给职场“接力棒”支招
接棒失手一:“三把火”型
那年年初,谭强接过了前任办公室主任的“接力棒”。这让一直怀有“宏大志向”的他格外兴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越前任。他觉得前任的管理作风过于松散,使得员工的工作态度变得散漫。于是,他迅速拟定了新的办公制度。他认为,在工作间隙的办公室里响起笑声是最不合理的,因为安静的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三大规则八项纪律”中,他特别着重强调了这一点。不久之后,办公秩序得到了“规范”,然而员工们暗地里却都一致认为,谭强是破坏原本融洽的办公室氛围的“罪魁祸首”。谭强为了能尽快超越前任并树立威信,时常给犯了一点小错的下属上“思想课”。他还专门拿出一个小本子,将员工的犯错记录记下来,打算以后把这些当作员工不努力工作的“证据”。没过多久,老总找谭强进行谈话,告知他下属都对他心怀不满。此时谭强才意识到,他的“改革”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激起了众人的愤怒。
接棒失手二:一手包办型
经理离开时,把“接力棒”交给了下属阿玟。阿玟在生产部已工作 4 年,其业绩向来很突出,经验较为丰富。坐上项目经理之位后,阿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阿玟觉得自己刚上任,理应承担更多工作,以此体现自己具备足够实力担任该职位。于是,她亲自上阵,包揽了许多重要任务,仅把小任务分派给下属。每次下班离开时,下属们看到经理仍坐在桌子前忙碌,都提出要分担任务,可她都委婉地拒绝了。过了一段时间,下属们觉得自身能力无法施展,于是联名向领导反映情况,说她不信任下属,独自包揽所有事务。每一位领导人最终都会明白这一点,但这很容易被忽视:能授权的事就别亲自去做。好的管理人能够指挥 10 个人做好他们各自应做的事。
接棒失手三:榜样先锋型
胡彬从机械制造行业跳槽到了这家 IT 公司,并且担任人事部主管。他得知前任主管很受员工欢迎,对此他既钦佩又倍感压力。胡彬为博得大家认同,把前任当作榜样进行学习。在工作方面,他很有经验,他认为管理都是相同的,以前制造行业的制度能够用来管理 IT 员工,按理不应出现问题,唯一需要学习的是前任的为人。胡彬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时刻展现出前任招牌式的甜美笑容,遇到事情先像前任那样谨慎思考。虽然快速准确的判断力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优点,但他很快就发现,员工似乎对他有偏见,并且与员工沟通存在障碍。一次,他与员工小王进行工作交流,小王突然发起火来,说:“你别总是想着管我!别那么假模假式的!”胡彬对此感到很疑惑:“我究竟做错什么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去仿照别人;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制造行业管理较为严格,等级分明;而 IT 公司大多是能力很强的专业人才,怎能容忍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呢?
接棒失手四:毫无原则型
张丽被总公司调到一个部门担任主管。她决定要好好工作。当晚,她在家中修改下属李靳的计划书。然而,次日下午,老总告诉她,李靳认为她的处理不妥。事后,张丽了解到,原来李靳和前任主管一同进入公司,工作表现优秀,还是部门里同事们最敬重的“元老”。而如今年轻的张丽成为了他的上司,掌握着对他的“生杀大权”,他自然感到不满。张丽刚上任,觉得这样的下属惹不得,所以事事迁就李靳。然而,李靳却认为张丽软弱,变得越来越高傲,他自己拿出的想法,只让其他人执行,完全无视张丽的意见。渐渐地,一直“忍气吞声”的张丽在下属们眼中威信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下属公然顶撞她的情况,而张丽显得更加无奈。威信是领导效能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原则,不能始终坚持领导的身份,那么就难以胜任领导工作。
职场“接力棒”这样接

刚接手职场的“接力棒”时,有些游戏的规则以及前人的经验是有作用的。给出几点建议,也许能对你起到帮助作用。
接任后,你会有对原业务流程进行“改革”的冲动。但在未准确把握企业环境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如果一定要改,那么在员工会上提出修改意见时,建议用“我们”开头的句子替换“我”开头的句子。过分突出自己会让人很不舒服,且不利于团结和协作氛围的养成。
学会管理人。接任后,需学会授权以及分派任务,不可过分陷入琐碎事务之中。要信任下属,适时给员工给予指导与帮助,找到合适的激励方式,帮助他们设定目标。对人的管理应保持平等,即便对方可能是曾与你关系良好的朋友,或是你过去不喜欢的人。
私下进行批评。上司当众责骂下属,会让下属感到非常难堪,之后两人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恶劣,也可能会隔膜重重,所以应尽量在私下进行批评。而嘉许或赞扬能让下属精神为之一振,这类嘉许或赞扬更应该公之于世。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下属会因为这些事而对工作更积极、更投入。
要以身作则。如果不想被下属批评为讲一套做一套的无能上司,那就必须严以律己,起码要达到和下属一样的效率,不然下属怎么会尊重你、信服你呢?
获得新的支持。权威需要逐步去建立。然而讲威信需要讲究技巧,当下属出现失误时,责骂和批评大多会让人不好受,适当对其进行一些小惩罚是可行的。倘若你的“走红”遭到他人嫉妒,你可以巧妙地“示弱”,比如你现在周末从来都无法休息,季度销售目标的压力很大等等,这样能让他们心理平衡。你要注意多联系新同事或可请教的人,他们通常在工作上能给你好的建议和反馈。
5、老板“李自成”
老实说,这家小公司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去年初我进来,只是想稳定失业后的情绪。调整好心态后,我打算去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老板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初中都没毕业呢,却偏偏选择了从事文化含量很高的广告业。好在他虽然是个外行,不过对人很诚恳,也比较能够吸收他人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他制定的奖金提成制度很有吸引力,一旦业绩好起来,收入不会比很多大公司差。
重赏之下会有勇夫,我们都在努力工作。不知不觉间,这家新开办的小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迅速成为业内闻名的存在。因为我们老板是农民出身且姓李,所以被几个同行老板戏称作“李自成”。
公司逐渐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的收入比一些在知名公司工作的旧同事还要高。因此,包括我在内,当初打算把这里当作跳板的那几个“开国元勋”都放弃了跳槽的计划,准备在这个已经熟悉且习惯了的工作环境中好好干上几年。
可是李白成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高额提成让我们这些业务骨干与他这位老板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像其他公司那样悬殊。他想到自己是投资人,看着不投资却拿着高薪的员工,老板的心态逐渐失衡。每次在发工资之前,他都要在办公室按半天计算器,希望能找到会计多算奖金数字的情况,然而每次都很失落。失落了多次之后,他最终决定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接着,我们一下子多了十多个新同事,每天的工作量得以平均分配,相应的工资也被平均分配了。
每每带着亲戚和老乡参观公司时,李白成都都充满自豪。他投入未增,员工队伍却扩大了一倍。发工资那天,这种心态还有所反映,公司工资总额未变,但每个员工的工资与他的收入差距拉大了很多,他真切地体验到了当老板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