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一词极为关键。情感是守护自身最坚实的屏障。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实则追求顺应自然与人的和谐——遵循天理,迎合人心。在汉字中,凡带有“青”字旁的,往往寓意美好。据此,“情”字所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人心善良,便称之为有情。我们不仅对人怀有深情,对植物、对宇宙亦怀有情感;不仅对生者怀有温情,对逝者亦怀有敬意。
2、中国人一生一世都在说第三种话,就是妥当的话。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对单纯,一旦他们觉得你未讲真言,便会认定你在行骗。而中国人则既不撒谎,也不直言不讳,他们总是选择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言辞。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身份、所处的立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有时候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含含糊糊,才是正确的。
我们民族在商谈事宜时表现得相当通融,但在深入探讨问题时却显得难以沟通。那些心中明镜高悬、言辞清晰的人,常常无意中冒犯他人。而那些言语含糊、内心同样混沌的人,往往陷入绝境。真正受到欢迎的人,内心洞若观火,但在言辞上却总是模棱两可。
情绪高涨时,中国人表现得极富理性;而情绪低落之际,他们往往显得毫无道理。
孔子曾言:“知者为知,不知为不知。”若是应当知晓此事之人,我们若不告知,便是得罪了他们。反之,若是对此事不该知晓之人,我们却告知了他,那便是有损于他。孔子对待言辞的态度极为严谨,他常道:“君子言语迟缓而行动敏捷”,这正是他所说的“心易”。
我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领导方式;其次,激励手段;最后,沟通模式。这些方面都必须采用符合中国特点的方式。
将心比心是最好的办法。
6、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管理的过程:两难、兼顾、合理。
在六十四卦之中,仅存在一卦为纯阳,另一卦为纯阴,其余卦象则阴阳相间,呈现出阴阳交织的态势。阴阳比例有时偏阳,有时偏阴。我们追求的是平衡,而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西方文化倾向于非此即彼的选择方式。而中国人则独树一帜,我们采用的是阴阳合一的智慧。然而,仅仅理解平衡之道尚不足够,因为阴阳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只需一个词——合理。唯有合理,方能走向善终,而合法却难以达到善终的境界。
老板应时常锻炼干部的才能,而非仅在危急时刻才对干部进行考验。中国人的拖延与推诿,堪称一门精湛的艺术,一种深邃的智慧。
身为老板,即便心中已有定论,也无需急于告知,而应鼓励众人积极思考。需谨记,老板平日里应多对干部进行锻炼,而非仅在危急时刻检验其能力,此乃大忌。只要条件允许,能延后解决的问题就尽量延后,切勿急于作出回应。然而,当确实需要迅速决断时,则毫秒必争,绝不可拖延。
老板一旦开始处理事务,最令人担忧的情况便是所有干部都变得不敢主动行动,他们只是被动地等待老板的指令。
中国人并不倾向于接受指令,然而他们却乐于被人启发。一经提醒,他们便会迅速觉醒,并且会感到相当自豪。然而,一旦被迫遵从规定或接受命令,他们往往会心生不满。
9、人不要勉强,要顺其自然,却也不能听其自然。
若有人迫使你前往某地,你必须前往,须知这是天意对你的庇护。由于天意无法直接与你沟通,它既无手也无脚,只能借助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将你困住,而你日后才会感激自己当时并未逃脱。
身为老板,无论权力如何下放,无论如何放手不管,无论采取何种无为态度,都务必保留最终的决策权。
老板擅长识别人才并合理分配任务,他对干部充满信任,确保干部能够独立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干部亦应尊重老板,将自身的构思与计划先行告知,确保在获得老板认可后方可执行。对于老板未批准的事项,干部应耐心等待,如此方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1、领导一定要恩威并济,没有威,光有恩是没有用的。

天公会在一段时日里显露出干旱之态,随后才会降下甘霖,这便使得民众心怀感激。若是一整年天空晴朗,无论人们需雨或需晴,天公总能满足,那又有谁会去想起天公呢?正因天公时而干旱时而降雨,我们才深知其威力无边,也才会无论何时都不忘向其祈求庇护。我们逐步深入其中去感受,便会明白一个老板不能过于平凡,否则将无法胜任这一职位。
老板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和选拔人才,明确公司对不同岗位所需的具体人才类型。
在中华儿女心中,无需多言的真理往往蕴含着最深层的意义。忠诚,这一品质,始终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13、干部的责任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不可以有话直说。
天地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人类则需在天地之间划出一条独特的轨迹。我认为,人类最为关键的是要绘制出这条S形的线路,而这线路便被称作太极之道。
14、老板最厉害的就是布局、造势,并以此来摆平大家。
坦白说,围棋中的顶尖高手在布局阶段,东边下一子,西边落一子,旁人往往摸不着头脑,待到恍然大悟,他的棋子早已将对方吃了个精光。我国人民在布局方面尤为擅长,自公司成立之初,高层管理人员便开始精心策划布局。
15、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人家不尊重我们。
考察我国历史,历朝历代中遭遇最凄惨的君主,往往是因为身边亲近之人背叛了他们。这是为何呢?只要君主深刻反思,便能明白,这是由于君主未能尊重干部所致。试想,若君主能够以心换心,尊重干部,干部们为了君主甚至可以不顾一切。然而,若君主不尊重干部,即便给予他们再多,终有一日,他们仍可能背叛。这便是尊重与不尊重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老板肩负着确保干部工作无失误的职责,干部则需助力老板在品德修养上不断进步,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经营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目标。
从事商业活动,追求利润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尽管盈利是目标之一,然而,它并非唯一的追求。
17、要让员工感到有成就感,公司才会有大的成就。
若公司高层在外大肆宣扬公司之优点,我对其夸赞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然而,若其员工展现出相似的自信态度,我则会更加信任。要使员工感受到成就,管理层必须抑制自己的成就感,而老板更是如此,唯有如此,公司方能取得显著成就。
18、老板是打造舞台的人,而不是占领舞台的人。
然而,当前这位老板给员工们的印象是,这个舞台似乎是他独占的,任何敢于登台的人,都可能被他无情地淘汰。这就像树根把吸收的水分全部据为己有,而树根一旦生机勃勃,树上的枝叶却纷纷枯萎。
19、员工要会选树,做常青树的叶子。
员工若想长久稳定,需寻得一棵常青之树。若未能觅得此树,便沦为频繁从事短期工作之人。当驻足于某树,此树若倾覆,便只得寻觅另一棵树栖息。然那树不久亦腐朽,于是又得奔向下一棵树……此类频繁更换工作场所的人,意味着其一生都在从事临时性工作。
20、干部在公司一年要有一年的长进,就像树的年轮一样。
老板在筹划开设公司时,首要考虑的是与旗下干部的合作期限。若是干部每三年或五年更换一次,这样的情况还算可以接受。然而,若干部每年都在变动,那么问题就不再仅仅是干部自身的问题,而是老板自身需要反思的地方。
21、员工不流动是公司的错,员工常流动是老板的错。
若员工生活过于安逸,实则老板在损害员工利益,导致员工若离开本公司,在其他企业将难以立足,因此员工不敢轻易离职。
22、为什么中国人的公司老是有小圈圈,有裙带关系。

只有亲人、近亲以及好友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我们开启创业之路,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
23、西方的管理是抓人,中国的管理是抓心。
中国人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断变化的,正如《易经》中所述,“随时之义大矣哉”,这句话强调了我们要根据时间的推移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中国人的心思变动无常,一旦察觉到情况有变,便会迅速作出改变。因此,若要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领导必须懂得如何牢牢把握住员工的心。
24、中国人是关怀导向,而不是工作导向。
我国员工的心态表现为:即便我的收入不如你丰厚,你也应当对我表示尊重;即便我需要遵从你的指示,你同样需要对我给予关怀。
25、发号施令是最没有效的。
中国人往往对他人过度的关心感到畏惧,对于他人的指导更是难以接受。他们偏爱那些未经证实的传闻,对直接的指令则表现出强烈的抵触。自古以来,国人更倾向于被人点拨而非直接受到命令。我们更享受被启迪的感觉,对于直接的命令则不太感兴趣。
26、对中国人唯一有用的就是关心,威胁、利诱都是一时性的。
坦白说,中国人的礼仪源自内心深处。一旦你了解并关心一个中国人,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种礼仪。
在西方,工作模式侧重于分工与协作,而在中国,则是先协作后分工,将一项任务交给一位刚毅与柔韧并重的两位同事共同完成。分工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合作。
若个人无法独立胜任,便需进行任务分配。然而,即便任务被分配,我们仍需认识到,分配任务的根本目的在于协作,否则分配便失去了意义。若领导者具备这种认识,企业内部许多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便能得以消除。
28、当一切都制度化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人情的。
中国的评估体系,首先着眼于全局考量。上级必须赋予主管相应的决策权限,以彰显其权威,使其能够自主决定对员工奖金的增减,从而确保一线员工能够积极配合主管的工作。
29、中国人的事情往往要绕个弯,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直接将老板的指示传达给员工的干部,其职责并未得到充分履行。若是事情如此直接明了,老板理应亲自向员工说明,又何必依赖干部?而若干部将员工的声音不加筛选地、全面地向上级汇报,那么他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矛盾。
30、能拖就拖和当机立断是一样的,要同时考虑。
外国朋友普遍认为能延后就不应推迟,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应当尽量延后,以免遭遇众多不确定因素,若必须立即处理,则应果断行动,同时务必全面思考。
31、有才干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多多去照顾没有能力的人。
儒家教给我们的最宝贵智慧在于,有才能的人应当扶持那些才能不足的人。这源于我们的能力并非源于个人奋斗,而是上天的赐予。我们不应误以为自己的能力是凭借个人努力获得的。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没有人不努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能力。
人生的目标,就是不断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岗位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世间万物皆不可信,唯有那常被忽视的品德修养才是真正的可靠。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便是约束自己不去行恶,至于其他,我们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