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张永军接受咨询时谈到创业者最需要拥有的品质,他提出的是:体魄、才干、意志。人生好比长跑,开始阶段比拼的是体魄与才干,最后阶段较量的是意志。工作场合同样如此,若想立足牢固、发展长久,这三个方面都不能缺少。
体力是标配:健康是职场长跑的底色
你是否目睹过这样的职场状况:有人通宵工作后依然容光焕发,有人做完一件事情就感到极度疲惫;有人全年出勤很少生病,有人却总因身体原因经常休假。实际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精力旺盛的人通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
插座学院的创始人何川有一位百万级自媒体的主编朋友,她以自身经历说明了精力充沛的价值。刚进入行业时,她月收入仅五千元,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结束工作后还继续在线学习新知识;第二年,她依然维持着高强度的状态,全年无休地追踪热点、创作内容、分析数据;到了第三年,她成功升任部门负责人。那些学历和能力曾经比她强的同事,最后都落在了她的后面。她成功的奥妙并非天资过人,而是其强健的体格:她注重均衡饮食,每日清晨慢跑三十分钟,通过严格自律培养了能承受重负荷工作的身体素质。作家俞朝翎曾言:“旺盛的精力,方能使人始终不退场。”事务再繁重,也不可忽视身体调养——应避免暴饮暴食,加强身体活动,充沛的体能为持续奋斗提供动力。

能力是高配:真本领是职场立足的底气
工作环境是利益互换的平台,缺乏实力作为基础,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而如果不断精进个人技能,总有一天会碰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机遇。
金正昆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小何的管培生,在刚入职时表现出色,适应能力非常突出,在各个部门轮转期间都迅速掌握工作要领,因此获得了上级的赏识。然而,当他被正式分配到岗位后,就开始了松懈的状态,能推卸的任务绝不承担,还将上级安排的策划任务交由实习生完成,自己只是随便改动一下。由于长期缺乏进取心,他的工作能力逐渐落后于团队进度,提交的方案屡屡出现失误,最终在实习生获得正式职位的那一天,他也被解雇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硅谷一位投资人的经历颇具鼓舞作用。他最初只是企业里的看门人,却不愿就此安于现状,工作日尽职尽责,夜晚则刻苦钻研编程技术。某次机构系统发生问题,众多技术专家都一筹莫展之际,他主动请缨排除了故障,结果被调往电脑安全部门,收入大幅增长。职场世界好比武林门派,真正的立足之本唯有过硬本领。正如李尚龙所强调的那样:必须追求卓越,力求做到独一无二。持续不断积累微小的进步,不断深化技能掌握,才能锻造出扎实的专业能力,从而获得稳固的生存基础。
心力是顶配:韧性是突破困境的关键

彭凯平教授在清华大学将“心力”阐释为:遭遇逆境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内在的推动力量。工作场合里,实质性的差别常常表现在“压力难以承受之际”——意志坚定的人经历失败仍能持续努力,意志薄弱的人遇到挫折便一落千丈。
张丽俊曾提及一个经历,她早期雇佣的三十余名大学毕业生里,最终仅有一位女性继续工作,现在已是收入达百万的顶尖顾问。这位女性刚加入团队时表现平平,甚至连咨询顾问必须掌握的演示文稿制作都做得很差。有一次在参与客户会议前,她从下午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次修改方案仍被退回,虽然哭着修改,但最终递交了一份出色的成果。她初入职场时,时常受到指责,偶尔还要面对客户对专业度的质疑,然而她从未灰心,凭借不懈努力,最终将原本普通的技能提升到了卓越的水平。
张丽俊深有体会:事业真正要展开,往往在你感觉难以承受之际。生活中,许多人稍遇波折就抱怨连连,碰到阻碍就一蹶不振。但意志坚定的人内心总蕴藏着不屈的力量:今日若遭遇挫败,明日便重新出发;此刻若跌落地面,即刻爬起再战。恰如梁启超所言:世间所有事情,关键在于心态。只要意志力足够强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冯骥才讲过,源自他人的支持难以持久,唯有从自身发掘的力量,才能长久受益。职业发展没有捷径可走,要好好呵护身体,夯实精力基础,同时不断精进技能,拓展能力边界,还要磨练意志,提升抗压能力。当这三方面相互促进,你终能在工作中战胜各种困难,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