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杜拉拉升职记书评:职场教材还是小说佳作?深入探讨其内容与思想性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2-28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一直看到两点。最终把《杜拉拉升职记》看完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它也是一本近乎完美的职场教材。把外企白领的那些事,以生动趣味且不失科学性的方式教给了读者。所以,这本书在市场上的反响很不错。刚才去豆瓣瞧了瞧,它的平均分是 8 分。打分的人数达到了三万多人。在豆瓣的书籍范畴里,这样的评分已经算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但是,这本受到赞誉且销量不错的书真的名副其实吗?我认为未必如此。很多人大概是被“升职记”这三个字蒙蔽了双眼,才给出了如此高的分数。

我认为,这本书在写作方面没问题,在人物描写方面没问题,在铺陈方面也没问题,是一本合格的小说。然而,它在内容性和思想性上存在很大问题。

《杜拉拉升职记》因名为“升职记”,故而所写皆为杜拉拉职场方面的事,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杜拉拉的职场生活中能够推断出,她除了在职场中,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

简而言之,杜拉拉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了 DB。然而,她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看到,杜拉拉刚进入 DB 且在玫瑰手下做助理时,干的是本职工作。在往后的时间里,杜拉拉几乎时刻都在做两个人或三个人的职位。比如显示上海办装修时,她一人既要做广州办行政主管,又要做全国行政经理,加班到 10 点是很平常的事。

杜拉拉升职记职场启示_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规则_杜拉拉升职记职场问题

玫瑰彻底离开之后,杜拉拉主动提出要升职。李斯特于是让她担任全国人事行政经理。由于这个职位在上海,而杜拉拉原本的职位在广州,所以杜拉拉不得不每个月出差 1 到 2 周去上海。更为突出的是,当时玫瑰在上海担任行政经理时,上海办还有一位行政主管。杜拉拉既是行政经理又兼任 HR 的职责。然而,由于杜拉拉本身在广州办担任行政主管的工作,所以没有给杜拉拉在广州设立行政主管一职。

试问,若不是工作狂,有几个人会如杜拉拉那般拼命工作呢?在这般的工作压力之下,杜拉拉的整个生活就是《杜拉拉升职记》,并非像某些读者所想的那样,杜拉拉在“升职记”之外还有“生活记”以及“情场记”等。

说起情场,《杜拉拉升职记》中对杜拉拉感情的描写能够验证上述观点。杜拉拉与王伟的感情一直被工作所压抑,而且最终差点因工作原因而与王伟彻底断绝关系。杜拉拉与王伟失去联系的时间大概已有三十,具体的时间线记不清了。毫无疑问,如果杜拉拉失去王伟,她成为剩女是必然的。书中我们能看到多种女人怀孕的情况,比如玫瑰怀孕,伊萨贝拉怀孕。尽管玫瑰的怀孕是假的,但她至少已经有了家庭,所以才敢假怀孕。再看看那可怜的杜拉拉……她想怀孕?那是想都别想的事!她连光明正大地谈恋爱都得像搞地下党一样。

当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仅剩下赚钱和赚权时,她的人生便没有了任何意义。杜拉拉在公司里赢得的是职位,这也就意味着“钱”。然而,她所牺牲的却是享受生活,也就是花钱的权利。

这样一说就很清楚了,杜拉拉只是在遭受着“美帝国主义公司”的剥削,而且是白白地被剥削。唉,资本主义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就像凶猛的老虎一样。

当然,这只是说笑而已。在如今的社会中,即便存在被剥削的情况,大家也都在争抢着。不然的话,去哪里弄口饭吃呢?确实如此,没错。

杜拉拉升职记职场问题_杜拉拉升职记职场启示_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规则

去弄口饭吃就足够了。杜拉拉刚进入 DB 时,曾进行自我分析,将 DB 划分成几个阶层。经理及经理以上的属于“中产阶级”,经理以下的则是“小资”,也就是“穷人”。对于这个判断,我感到非常惊讶。究竟是什么时候“小资”都变成穷人了呢?那让那些居住在棚户区、领取低保以及身处偏远山区的人该如何生活啊?

再看杜拉拉刚进入 DB 时的情况:她已交付了房子的首付,并且每月要还月供。广州办行政主管的这份工作,从其 6000 元的工资来看是值得去做的。与之相比,杜拉拉后来的工资虽有大幅提升,但她所做的工作量几乎是常人难以接受的。

如果杜拉拉满足于进入 DB 时的状态,那么她就会一直在 DB 待下去。找一个男朋友(肯定不是王伟),还完每月的贷款后生下一个孩子,自己家里有一辆小车,周末还有时间出去游玩,享受家庭的欢乐。比起后来晋升到“中产阶级”的杜拉拉,恐怕要更加滋润……从这方面来看,也就不难理解杜拉拉把那个阶层称作“小资”阶级了。

所以,对于书封面上所写的“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这一说法,我感到非常不屑。因为,依据书中的观点,全球 500 强企业总共只有 500 家,并且其中一半都未在中国开展业务。暂且不说你是否有能力进入这些企业,就算能够进入,你具备拉拉那样的魄力,愿意放弃除职场以外的全部生活吗?

相比之下,比尔盖茨是以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技术人才数量比那些只知道工作而不顾及自身的人要多得多。在我看来,还是比尔盖茨的经验更具有参考价值。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