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不缺的是正能量,职场中也需要正能量。阅读正能量故事能提高自身积极性,还能调整工作心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 2020 职场励志正能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大学生就业如战斗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时间越来越近,于是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变得越来越密集,毕业生希望求得一个合适岗位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大学毕业生应聘就如同进入社会前的一场战斗。
招聘会上人很多,应聘的方法多种多样。十八般“技艺”在其中展现,竞争很激烈,也很耗费心力。他们到底怎样去求职呢?3 月 7 日到 8 日,2009 年春季全疆人才交流大会举行,1.5 万多名求职者前来求职。兵团和地方一起合作,共有 2925 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了流动或就业意向协议。这些在求职路上坚持不懈向前行进的毕业生们,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故事。
遭遇战
毛遂自荐显自信
今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校汽车销售专业即将毕业的梁旭,家在乌鲁木齐,因此打算回乌找工作。梁旭表示,他参加了几场招聘会,然而很少能看到直接招聘他所学专业的岗位。在他看来,若想找到合适岗位,参加上门招聘会的成功几率或许还不如主动自荐去的几率高。
梁旭表示,许多同学都留在了重庆寻找工作。同学们一方面参加招聘会,另一方面也亲自前往汽车销售店以及汽车配件销售代理店,去询问这些店铺是否需要人员。
梁旭说,他回来之后去问了一些公司,大概有两三家吧,感觉这些公司还不错。他不是看到招聘启事或广告信息才上门的,虽然有时候会碰到有的公司直接说“不招人”并拒绝他,但他也获得了上岗前实习的机会。
百成酒店管理公司招聘人员对于直接采取主动方式、上门自荐的求职者表示喜欢。她称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求职者有自信。同时她也强调,在自荐过程中要把握好度,不能放大自我。
游击战
站稳脚跟再迈步
范婷于 2008 年毕业于伊犁师范学院。在招聘会现场,她填写了足轩大学生创业园的求职登记表。她表示,毕业后一直在乌鲁木齐工作。然而,由于目前的客服工作既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也与自己的兴趣没有关联,所以她准备重新求职就业。
范婷说,要说干足疗这件事,在心理上要是完全没有负担那就是假的。她已经求职有一段时间了,不想再继续依赖家里了,就希望能够赶快找到一份工作,这样起码也能学到一门手艺,还能减轻一些待业时的心理压力。
古海有限公司的卢新明表示,在前五年他们出去招人时,曾有求职者路过并说“哟,洗脚的”。而如今,大家的态度已经变得很平静了,一种理念和观念正在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对于大家将此作为缓冲这一现象,卢新明说,“很多人都不可能一直从事足疗工作”,他为足轩能够成为大家求职路上一个短暂的停留之地而感到开心,大家可以在这里等待属于自己专业的那列列车。
转移战
异地求职寻机会

在国际博览中心的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一群说着甘肃口音的学生,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应聘心得。这些学生都是甘肃省河西学院 2009 届的毕业生。为了参加当天的招聘会,他们一个班的十个同学连夜乘坐火车,历经约 15 个小时,赶到了乌鲁木齐。
河西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秦丽娟表示:她认为来新疆找工作或许会更有盼头。她还说,来新疆找工作存在两个缘由,其一在于她的绘画创作时常会有新疆的人物风貌出现,故而她对新疆怀有特殊的情感;其二是她觉得新疆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比内地要好一些。
秦丽娟说她刚刚复印了几份简历,并且给一家招文秘的公司以及一家旅行社都投了简历。她算是比较有理想的人,在来新疆之前就对就业目标做了规划,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即便再偏远再艰苦她也愿意去。她会一直坚持参加招聘会,不过不会毫无目的地乱投简历。和她一起的几个同学也宣称要宁缺毋滥,并且他们会考虑先就业再择业。
8 日在新疆人才市场,天水师范学院的李士泽带着他的十几个同学来到乌鲁木齐找工作。他表示,与其一直等待机会,不如到新疆来看看。他说自己参加过四五场招聘会,应届生能找到工作的非常少,所以打算去新疆地州实地了解情况,然后再把自己安排出去。他还说,现在找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了。
2、创业群重回职场得重用
餐厅倒闭后,小老板沈红重新找到了一份在公司上班的工作。然而此时上班,与以往的感受截然不同:她更加懂得了做老板的艰辛。日前,由于表现优秀,沈红获得了升职。记者在采访中察觉到,像沈红这样的创业失败群体重新回到职场后,工作往往会有很大的改变。
沈红今年 31 岁,2001 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她开始在公司从事技术设计工作。2006 年,她凭借自己 5 年积攒的 6 万块钱,盘下了一家小餐厅开始创业。由于她选择的店面位置不理想,客源较少。为节省开支,她每天自己去周围写字楼发传单。客人多时,她要充当服务员,夜里还得洗碗,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做出了这般努力,但是餐厅的生意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在去年 5 月的时候,由于成本出现了上涨,餐厅已经到了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地步,于是沈红做出了关门的决定。
餐厅关门后,沈红情绪低落了好几个月。不过,她最终还是决定重新回到职场。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去年 10 月,她得到了一份车间主任的工作。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型的私营工业企业,但沈红在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感觉十分舒适。此时,当她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机器时,她不但没有觉得枯燥,反而感到格外踏实。沈红自己经营过餐厅,所以能够理解老板的艰辛,于是开始处处为老板着想。几个月前,她看到车间里有不少零件被浪费了,便特地打报告,要求公司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最终,她的方案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并得以实施,为公司节约了成本。日前,沈红突然接到公司的任命,由于生产部长辞职了,所以由她来接替生产部长的职位。
沈红告知记者,她很高兴获得升迁。当时经历了从开餐厅到餐厅失败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了她许多感悟,同时也纠正了她的工作态度,使她能够更多地站在老板的角度为老板考虑,为公司考虑。
不少像沈红那样创业失败后重新返回职场的人士,在返回职场后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家住中南的陈小姐,曾是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2008 年她为创业而辞职,接着开了一家服装店。由于初次经商,经验不足,陈小姐苦苦支撑了 6 个月后,最终以失败收场。创业失败后,她又开始回到之前的公司继续工作。陈再次回归职场后,对待工作的态度比以前更加积极。这种积极的态度令上司眼前一亮,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因为有过自己创业的经历,所以会更懂得为公司和老板着想。在参与公司事情时,会有一种责任和主人翁精神。采访中,不少创业后重返职场的人士都向记者这样表达。此时,创业失败曾带给他们的伤痛,已转化为另外一种财富。
3、拒绝求职——考研落榜生欲卷土重来
高校考研复试线纷纷公布之后,有一些刚刚在研究生考场上失利的大学生。他们拒绝去求职,打算卷土重来,准备备考明年的研究生考试。同时,他们还申请出国留学,希望能够避开就业寒潮。
同济大学大四学生赵成杰(化名)每天除了忙着准备毕业设计,还得坚持复习考研英语。因为他的英语成绩太差,所以在今年的考研中落榜了,这让他非常沮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参加明年的研究生考试。在这期间,他没有参加任何企业招聘会,而是立刻投入到补习中,一刻也不停歇。现在求职的最佳时期早已过去,只剩下一些“剩位”了。并且今年的形势如此,工作肯定会更难找到。赵成杰告诉记者,他准备重新开始的最大原因是将考研当作“避风港”。
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陈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失利了。此刻,焦急的他一边在准备雅思考试,一边咨询留学信息,希望通过留学来避开就业“寒潮”的冲击。小陈表示,原本打算没考上研究生就找工作,但如今的就业形势让她极为担忧,她不清楚自己还要等待多久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些同学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被浪费了,所以小陈觉得干脆出国留学更好。小陈表示她当前最要紧的是申请出国。她的同学里,有一些还没找到工作,有一些研究生没考上,他们也打算把留学当作应急的办法,借此躲避就业的“寒流”。
暂时躲避求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大学生迟早都要踏入社会。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的张老师指出,有条件继续考研或出国的学生可以再次进行尝试,然而这并非终极目标,无论是考研还是留学,最终都得面对就业问题。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由于在准备考试,他们或许没有实习经验,也错过了找工作的高峰期,但依然会拥有很多机会。张老师强调,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需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和就业单位应当给予这群“落榜生”更多的关注与机会,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淘汰了”。
4、求职搞笑史 谬和灾难

最荒谬的经历是一次关于集团公司的。当时觉得它像 google 一样在发展,感觉还挺不错,于是就坐车去参加面试。这次面试经历在朋友当中被传成了笑料。去到该公司的现场,一进门就看到了风水阵,面试大厅也摆放着风水阵,墙上还挂着八卦,真是让人汗颜!当时有 10 个人应聘,应聘不同的职位,一个职位大概有 2 到 3 人在竞争。
轮到我时,这家公司的老董坐在沙发上,他的助理坐在其右手边,而我坐在左边。老董手里拿着我的简历,连看我一眼都不看,对他的助理说道:“这个人啊,写的字显得很轻浮。”接着,他的助理对我说不要介意,让我在 2 分钟内进行自我介绍。我刚说完话,接着他便不看我,而是在擦他的眼镜。他一边擦着眼镜,一边对他的助理说道:“这个人不适合我们公司,从她的面相就能看出来。”
她的助理接着说:“你之前不是说这种面相的人很爱学习吗?”那位老董接着讲:“这种面相的人确实爱学习,不过关键是她得能够听得进去才行啊。”他的助理又对我说道:“请别往心里去。”我在面试时依旧保持着微笑,心中暗自嘀咕,这到底是在面试还是看面相啊,要是只凭面相来判断,那可太荒谬了!
对那位老董说:“我知晓了,看过贵公司的介绍后得知你信佛。”他望着我说道:“你应当感谢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原本不知道的事情。”我极为无奈,真的很想扔东西过去,我对自己当时还能保持良好的笑容感到佩服,自己着实很能忍耐。他的助理送我出去时对我说,结果会晚点通知。一个星期后收到助理发来的短信,我立刻回复道:“祝愿贵公司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能够早日招到合适的人才。”这样,我憋了一个星期的恶气终于得以吐出。
这件事情告诉朋友后都笑到喷饭,竟然有这样的公司。
某公司的面试经历是最灾难的。唯一面试成功的公司却是差点把我吓倒的,这家公司有三间。在分公司面试完已经 6 点多了,接着在路边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回城的车。那里黑乎乎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差点把我吓哭。后面那家公司通知洽谈上班事宜,我打死也不会去,谁知道在那上班会遭遇什么呢。
一家投资公司在坑口进行面试,它把我应聘的职位进行了降级处理,降成了经理助理。
在贸易公司的面试中,对方的职位是要招聘法语人才,这个职位每年需要到法国出差 2 到 3 个月。朋友认为英语还能勉强应付,可对于法语呢?
我不知道,见了 10 家,其中只有 5 家是正常的。很可惜,没有后续了。只能说面试之路很漫长,面试确实很精彩。
希望下家面试不是那么的精彩,是正常的公司。
5、大胆地接过老板的烟
接到参加复试的通知了,挂掉电话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欣慰。我在京奔波了一个多月,投出的很多简历都没有回应,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该继续留在北京找工作。还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复试的电话给了我希望。
第二天早晨,我踏上了公共汽车,这公共汽车很拥挤。我准时到达单位后,前台小姐把我带进了会议厅。过了一会儿,人事部的一位专员走了进来,同时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另外两名参加复试的人。人事专员没有出题,她说因为是私企,她只能做初步的预选,最终的录用权在老板手里。她还说由于老板忙,10 点以后才能来,让我们先等着不要着急。说完后,人事专员离开了。这种场合我早已习以为常,所以便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刻钟,公司的人送来了茶水和香烟,为了让会议厅的冷清气氛得以缓和,我们三个人把香烟点燃了。
中午的时候,人事专员告知我们老板来了,我被安排在最后与老板见面。不知为何,前两位求职者在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就被送出了公司,这让我很担心害怕。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我看到老板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他见我进来,很有礼貌地跟我打了个招呼,并且顺手递给我一支香烟。我很想拒绝,想谎称自己不会抽烟。但我觉得还是诚实一点比较好。如果老板因为抽烟而拒绝录用我,我也愿意接受。于是,我大胆地接过老板的香烟,点燃后开始抽烟。老板没有出什么奇怪的题目,只是让我谈谈工作设想。我条理清晰地讲完后,老板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了不足。你想知道前两个应聘的人为何没被录用吗?我没有作声,只是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我这一生最讨厌别人说谎话,你们在会议厅都抽烟了,可他们两个人却声称从来不抽烟,像这样的人,我怎么敢录用呢?诚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依旧没有说话,只是为自己刚才的抽烟行为而感到羞愧。
如今,我在这家单位已工作了一段时间,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特别难得的是,在老板的协助下,有着 5 年烟龄的我最终把烟给戒掉了。在此我只想表达,找工作的朋友们,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一定要有勇气,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如此这般终究会有老板赏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