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他就不可能从懒惰中脱离出来并为了乐趣而免费做事。以下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励志的文章、美文和故事,供大家参考。
职场励志文章1
是你没能耐赚到钱,还是这个行业就没钱
前几天我写了一条微博,内容是:
做自媒体锤炼后,过两年孩子长大我下岗再就业时,我会去当广告文案,专门写广告词,写一个就很扎心,写多少都有词儿。写自媒体广告很锻炼人,脑子快,打字快,能掏心掏肺地表达爱。所以说,不是工作不好,而是自己无能,任何工作都能特别锻炼人。
我有一位做保险的朋友,他在 25 岁的时候就达成了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区的大区经理职位。
我有做营销的朋友,25岁做到了中国区最年轻的总监。
我有些90后的朋友们,不乏年薪几百万的佼佼者。
我有写书的朋友,第一本书就畅销百万,绕世界转悠。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想法来做判断。如果觉得自己不行,就会认为大家都不行,整个行业也不行。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不明白事理、看不懂事物,就会觉得学习没有用,甚至会觉得读了一本不好的书。
是你不行呢,还是别人不行呀?是你不行呢,还是整个行业都不行呢?是你没能耐赚到钱呢,还是这个行业就没钱呢?
十年前认为,必须要进入 500 强公司,必须要担任外企高管才能够迈向人生的巅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要提及中老年妇女的年纪了),结识的人越来越多,看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才明白,即便公司再强大,也不能等同于自己强大,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存在着数一数二的高精尖人才,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足够用心去努力达到那一天。
我听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电商的送货小哥,工作时间长了之后,将一个小区中经常购物的客户都聚集到了一个群里。每天,电商的特价活动都会在这个群里统一进行发布。许多老头老太太都成为了他的忠实用户,每天就盼着他发信息,然后进行买买买并等待送货。同样是从事快递送货工作,同样是面对一摞用户信息,只要多动脑、多用一点心,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曾工作过十年,在这十年里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然而,每次我都会抬头看看前方的前辈,并非是因为他们很富有(当然他们确实很富有),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卓越的才华和强大的能力。
我比他们努力了吗?我每天是在苦心钻研还是在应付客户?那些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的书单我都读了吗?公司的培训我都参加了吗?业内大咖的分享我都去参加了吗?我有积极思考和主动出击吗?还是得过且过,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了年底看到别人公司发 20 个月薪水当作奖金就开始吐槽呢?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钱。很多人觉得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行业,主要原因是挣的钱太少。然而,大多数人挣不到钱,仅仅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也就是“你不行”。
职场励志文章2
有一些人,忙得既没有抓住关键,又显得特别盲目。年初时定下了十几条小目标,还信誓旦旦说年内一定能完成,并且确实坚持了一段时间。然而到了年尾,却发现一条目标都没有实现。每当想起这件事,他们都会说自己平时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些目标。

其实,很多人的忙,只是不会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
每天除了睡觉、工作、吃饭之外,总有一些时间是能够自由支配的。很多人都把这些时间花费在刷网页、发呆以及无所事事上。然而,一个活得高效的人,会将这些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做很多事情。
我从事广告工作,这被认为是最为忙碌的工作之一。我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一年当中有 100 多天都在出差。对于我来说,这些情况早已成为平常之事。然而,即便如此,我依然能够确保自己每天读书 1 个小时,每天写作 2 个小时,每天喝茶 1 个小时。并且,我还参加过插花课和茶艺课等。
很多人问过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在见客户的路上看几篇文章;在上厕所的间隙想想新的选题;在吃饭的过程中听听别人的故事;只要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码字,之后晚上回到家再进行整理。
你要先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接着把目标进行拆分,将其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利用相对短暂的时间去完成。之后再一点点去补充和完善这些小目标,最终达到目的。
一个会忙的人,是一个会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人。
职场励志文章3
曾经有网友问过一个问题,在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变老了?
有人说,是在体育节目中提及,当说到这是一位九二年的老将之时;有人说,是在网上填写资料时,为了填写自己的年龄,需要不停地翻进度条;有人说,成长意味着从大学时期非常喜欢玩滑板、穿着也像滑板青年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穿着更加职业化,像个社会人,人也胖了很多,再也玩不动滑板了……
村上春树曾写过一句话,我认为这是成长的真谛:年轻之时会经历一些寂寞孤单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必要的。就如同树木若要茁壮成长就必须熬过寒冬,倘若气候始终温暖且一成不变,那连年轮都不会产生吧。
成长的意义在于,它不会提前告知你将会发生什么。时间会引领着你走过万事,而这其中蕴含着一片苦心。
你还能记起自己一夜成长的时刻吗?
职场励志文章4
周围人觉得我运气很不错。我出版了一本书,还考上了研究生。命运突然对我格外关照,这让我既感到惊喜又觉得受宠若惊。因为在此之前,我并非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
去年春天,我参加考研未被录取,没能考上心仪的 985 院校。由于情绪波动剧烈,再加上天气潮湿,我患上了支气管炎,咳嗽持续了很长时间。好几个月里,我的声音都变得嘶哑,整个人瘦了很多。
那时候,我待在房间之中,不想出去进行工作。有诸多次数,我对自己是否看错了分数产生了怀疑,接着又上网重新去查询分数。最终,现实毫无遮掩地展现在眼前,我也彻底死心了。
那时候,我对流浪的感觉十分迷恋,或许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顾影自怜的情绪。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投向窗外那空荡的火车。细雨纷纷飘落在窗口,我凝视着远方,感觉自己如同浮萍一般,也不知道最终会落到什么地方。
来到深圳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时租了一间房子。这房子靠近郊区,周边有很多工厂,噪声很容易就飘进来。每到夜深的时候,环境嘈杂得让人很难入睡。那时候的生活尽管很艰难,不过依然有个盼头,毕竟还要去忍耐将来那些或许会更糟糕的生活。

作家三毛曾讲:“一个人起码拥有一个梦想,具备一个让自己坚强的理由。倘若心没有可以栖息的地方,那么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是在流浪。”而我心灵的栖息之所,便是那仅几平米的窄小空间,在其中对未来怀揣着模糊却美好的憧憬。
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我沿着路前行,路并不清晰。我穿过重重阴霾,阴霾很浓厚。我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前方。
过去那几年,家人反对我去考研。在他们的观念中,事业单位是一个值得被承认且值得用来炫耀的归宿。然而,我生性跳脱,无法忍受在一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过活。
他们好几次找我促膝长谈,还搬出许多例子来劝我迷途知返。在那一刻,我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两代人对于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可以理解他们,然而他们却无法理解我,也无法认清这个持续发展变化的时代。
我很固执,拖着行李箱。在咳嗽声中,我感到疲惫。我辗转来到了深圳,一直坚持着那份梦想,那份笨拙而朴实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建议我把考研心路文分享在网上。结果,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我很意外。那篇文章还登上了新浪热搜榜首。之后,朋友打来电话,一方面鼓励我继续走下去,另一方面安慰我别放弃。
那一夜,世界属于我,我站在舞台中央,笑着哭完了全场。
我不知道那篇文章鼓励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它刺痛了多少人。但我十分清楚,不管世界多么复杂,绝对不能舍弃你的梦想,因为这是劝说自己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很多人知晓我在进行写作。当他人偶尔提及此事时,我只是以调侃的方式称自己只是在玩票而已。在那段没有什么人关注的日子里,我逐渐写出了一些阅读量达到十万以上的爆文。网络媒体前来找我让我写专栏,传统杂志陆续录用了我的文章,渐渐地,出版社也纷纷来找我约稿。
很多朋友觉得我很幸运,然而他们并不知晓我背后所付出的辛劳。相较于幸运或者天分,我更愿意谈论我的努力,还有我一直坚持着的那份最为质朴的热爱。
我热爱写作,想要持续地一篇篇写下去,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对于每一篇文章,我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认真书写。通常来说,人都是这样的,只有越努力,才越有可能获得幸运。在那种保持平静的努力以及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我察觉到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
职场励志文章5
我时常听到有人在抱怨工作很苦,生活很累。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叹。然而,每当我走过那段低谷之后,再回头去反思,就会觉得“又苦又累是正常的”。
爬山的人都知晓,走上坡的路比走下坡的路要累很多。你感觉到累,这就表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我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有一句很俗的话,它说:“愿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正体现了我现在的生活。
我能切实感受到,我的每一份付出都能获得回报。我的明天确实越来越好,即便再苦再累,我也有能力去应对。因为我坚信,他们促使我离梦想越来越近。
所以当再有其他人向我抱怨生活,抱怨工作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时,我会劝他们,不妨舍弃之前对工作虚空的想象,静下心来认真感受,这份工作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并且不断地给自己增加正向积极的暗示。
你的未来会因为现在的努力,变得更好!更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