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乳儿班走俏,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能减轻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5-31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专为照料6至12个月大婴儿的“婴儿护理班”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众多上班族父母青睐的新选项。

“乳儿班”来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减轻了吗?

阅读提示

目前,众多家庭正承受着育儿和职场两方面的压力。诸如“乳儿班”等新型托育服务不仅提供了专业的照看和早期教育,而且让员工能够专心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与孩子的深度陪伴,缓解家庭矛盾,实现了多方面的利益。

夜风带着冬日的寒意侵袭着衣领,倪赛男刚从办公楼中走出,赶紧拉紧了外套,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直朝地铁站奔去。她瞥了一眼手表,心中默默计算着:“抵达家中恐怕已是晚上九点以后,孩子多半已经进入了梦乡。”

倪赛男,年满三十八岁,是深圳电气设计领域的一名技术工作者。在孩子成长期间重返职场,她倍感这份工作的珍贵。“托育园的助力,让我更有信心胜任工作,同时也让我在职业成长与家庭照顾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倪赛男的经历反映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状况。伴随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众多家庭正承受着养育子女和工作的双重负担,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管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难题。在此背景下,《工人日报》记者发现,“乳儿班”等新型的托育服务正为双职工家庭提供新的选择。

回归家庭,还是发展事业?

在备孕阶段,倪赛男因失去工作而无奈地回到了家中。孩子问世之后,她面临了经济上的挑战,于是产生了重返工作岗位的念头。

孩子顽皮活泼,家中长辈体力不支;孩子感冒发烧,频繁请假的情形……回想起重返工作岗位的那段时光,倪赛男坦言内心充满苦楚。既要重新适应工作的节奏,又要应对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双职工家庭,照看婴幼儿并非易如反掌。“是选择重返家庭,还是继续在职场发展”,这成为了众多职场女性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陈美琳(化名)在面临抉择时亦感两难,她认为放弃工作不仅会让家庭失去经济支柱,而且女性此举还可能使她们自己置身于社会的边缘地带。

_职场压力管理问题_ 乳儿班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据调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代际间的照护能力有所下降,对优质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目前有接近三千万名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婴幼儿家庭迫切需要托育服务。

在焦虑不安的时刻,陈美琳喜出望外地察觉到,单位附近新设立了一家托儿所。她随即抱着4个月大的孩子前往那里进行咨询。

然而,在陈美琳的家庭中,仅有她的母亲对她表示了支持。“母亲不希望我困守家中。”当时,周围的人大多对陈美琳的决定感到困惑,甚至有人指责她心狠手辣,竟忍心让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与母亲分离。

实地考察之后,陈美琳深受托育园先进设施与优质服务的吸引,于是她决定将住所迁移至托育园周边地区。

倪赛男将儿子送至离家仅步行十五分钟的托育中心。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倪赛男安心投入到工作中,又能确保孩子获得专业的照料。

破解育儿困境,提升工作效率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针对婴幼儿成长的各个阶段,托育服务特别设立了从6个月到1岁的“乳儿班”,1岁到2岁的“托小班”,以及2岁到3岁的“托大班”,旨在提供细致入微的照护服务。深圳市托育服务协会的秘书长丁灵芝向记者透露,在“乳儿班”的参与者中,有高达90%的家庭是双职工家庭。

丁灵芝指出,在双职工家庭中,育儿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在:祖父母难以参与到孩子的照护和教育中来,或是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育儿嫂的费用高昂且市场上供应不足;同时,父母们也面临着难以协调事业和家庭生活的挑战。

李颖文在深圳的某家外贸公司担任产品工程师的职务。由于她和丈夫的工作都非常忙碌,抚养孩子的责任长期由婆婆承担。

婆婆因健康问题频繁需要住院,夫妻俩只得交替请休假来照料孩子;为了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李颖文选择了将女儿送往托儿所。

李颖文一家得益于托育服务,不仅获得了育儿方面的稳定支持,还减轻了家庭内部的冲突。“自从孩子进入托育机构,我无需再为照顾孩子而忧虑,婆婆也得以从繁重的育儿工作中解脱,家庭中的观念分歧减少,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

记者发现,众多员工之所以倾向于选择托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孩子能够在专业化的托管场所享受到更为全面和有序的成长经历。

职场压力管理问题_ 乳儿班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_

黄希,一位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非常看重托班的专业性。作为一位90后的新手妈妈,在将孩子送往“乳儿班”之前,她曾深受家庭育儿问题的困扰。家中使用方言,奶奶又不太愿意多说话,这导致孩子的语言发育出现了迟缓。由于工作繁忙,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这一问题,因此常常感到自责和内疚。

2022年的年末,黄希把女儿送进了托育园,随后发现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不仅语言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而且独立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身为一名程序员,我时刻感受到行业竞争的残酷。以往,每当工作日结束,我便急匆匆地赶回家中,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处理家务琐事。然而,如今,我和我的丈夫都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全力以赴地追求业绩的提升。黄希如此述说。

李颖文补充道,托班的存在能让孩子更顺畅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轻了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在我们家中,孩子起初对普通话并不熟悉。幸运的是,托班里有懂得粤语的老师,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了适应阶段。如今,孩子已经能够用普通话与小朋友们交流了。”李颖文这样说道。

规范托育服务行业发展,减轻育儿负担

尽管托育服务在减轻职工育儿负担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然而,该行业依旧存在有效供应短缺、费用高昂以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挑战。

《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揭示,2023年,我国民办托育机构所占比重达到了89.5%,平均托育服务的费用(不含餐费)为每月1978元每人,而在一线城市,这一费用更是超过了5500元每人每月,使得众多有托育需求的家庭因费用问题而犹豫不前。根据多地的调查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存在托育需求,然而,实际的入托率却仅有7.86%。

托育服务虽然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家庭经济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以黄希为例,她每月在育儿照护上的费用就高达一万元。

如何使托育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更有效地保障“小家”的幸福感?在2024年10月,我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界定进行了明确,对收费机制进行了规范,旨在减轻家庭在育儿方面的经济压力。

丁灵芝提出,要实现托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多方面的紧密合作并采取精确的策略。首先,应当借助政策的扶持和财政资金的注入,解决场地紧张、设施短缺等制约因素,以减少托育行业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负担;其次,通过税收减免和奖励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与专业托育机构携手共建,从而增强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

另一方面,需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携手高等院校构建针对0至3岁婴儿及幼儿的护理教育架构,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素质;同时,将托育行业的从业者归类为特殊紧缺人才,并提升其薪酬待遇。另外,还需加大对定制化桌椅、卫生设施等关键设施设备的扶持力度,以更有效地满足公众的托育服务需求。(本报记者 刘友婷)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