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近几年,为何同龄人在升职升学,这群低能量人却疲惫蔓延?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6-19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近年来,当许多同龄人正为晋升和升学而思虑时,一种疲惫感在另一部分年轻人中悄然扩散。他们常感精力不足、难以集中注意力、身体仿佛无法启动,仿佛是“行尸走肉”,并将自己称为“低能量群体”。

许多低能量个体并非天生就处于低能量状态,他们或许曾受到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塑,抑或是“内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这些人通常拥有高学历和令人尊敬的职业,即便如此,他们仍怀揣着明确的职业抱负。踏入职场后,他们面临的是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成瘾”式的工作模式,这导致他们的精力储备逐渐枯竭,能量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散。

崩盘

许善言发现自己迟迟无法启动,去写一份第二天就要提交的文案。

去年,拖延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每当夜幕降临至九点钟,许善言才把女儿安抚入睡,本应是一个可以专心投入工作的夜晚。然而,她却感到头脑昏沉,难以从床上站起来。这种低能量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天。第二天清晨,她刚踏入办公室,便被疲惫感瞬间笼罩。她需要检查几份格式各异的商务文件,但她的心情烦躁不安,手指在鼠标上胡乱点击,电脑屏幕上不断地弹出“格式错误”的提示。

许善言不得不暂时放下那需要耐心细致处理的部分任务。她浏览起手机里的微信群消息,企图处理那些只需简单回应的琐事。然而,坐在办公桌前,许善言感到极度疲惫,原本一个下午就能完成的商务文件,她却在工位上忙碌了一整天,直至晚上九点,仍未完成核对。在挫败感中,她决定先回家,着手制作次日将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个广告。

归家之后,办公室的疲惫感依旧向她袭来。当夜幕降临,9点钟孩子终于安然入睡,许善言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她勉强睁开沉重的眼皮,朦胧中看到柔和的灯光映照下的卧室,意识很快被倦意所吞噬。待她再次睁开眼,已是凌晨一点,她竭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坐在电脑前。

许善言,年届而立,却频繁遭遇自媒体文案的拖延和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错误,这让他逐渐陷入了所谓的“低能量”状态。他在一家采购中心担任招投标专员已有六载,日常作息规律,每日朝九晚五。过去数年,她堪称职场中的佼佼者,在兼顾育儿的同时,本职工作处理得游刃有余,业余时间更是投身自媒体副业,独自负责拍摄和文案创作。如今,她的账号粉丝数量稳步增长,年末甚至能吸引到广告投放的机会。然而,广告交付的紧迫性让她倍感压力,原本应在晚上9点前完成的文案,许善言却拖至凌晨4点才得以完成。

许善言与自身陷入低能量状态,争夺着主导权,而此时,26岁的叶椰已深陷于“低能量”的泥潭中长达四年之久。

叶椰在故乡的职务并不繁重,工作时间固定为早九晚五,并且提供午餐。然而,对她而言,早餐的摄取和起床都变得异常困难。每天早晨,她前往家附近的711便利店挑选食物、排队结账,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她感到极度疲惫,有时她甚至选择不吃早餐。

叶椰认为,“日常生活对于她而言,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推石头的过程”。对于健康人而言,洗澡、起床、做家务等日常行为如同呼吸、行走般自然,然而对精力不足的叶椰来说,这些却成为了考验。尤其是当她深陷于糟糕的情绪中,难以鼓起勇气去洗澡时,她看着自己“污秽不堪”的样子,心情愈发沉重。之后,为了克服洗澡的拖延症,她采取了几种策略:给手机套上防水保护套,一边追剧一边洗浴;或者提前预订早餐,确保早上到公司后能立即享用。

2024年5月,叶椰用制作家务表单提醒自己做家务

2020年,叶椰在异国他乡攻读研究生学位,遭遇了北欧漫长冬季和黑夜的侵袭。独居的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过上了昼伏夜出的生活:在疫情期间,她通过网络课程在短短一天内就能完成一周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她还加入了一家著名企业的实习项目。在那份要求全天候待命的实习工作中,公司常常在凌晨时分发送通知,叶椰便会立刻启动电脑,开始为项目搜集所需信息。商务会议结束后,她便着手为客户制定方案。那时的她,正值二十岁左右,自信年轻体健,能够承受压力。然而,到了2021年的冬天,仅仅三个月后,叶椰便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陷入混乱,起床和进食都变得异常困难。

叶椰归国后,由于精神状态不佳,她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节奏,于是决定接受了一份在故乡的工作,工作时间固定为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自2024年4月起,她开始在互联网上分享关于如何管理“低能量人”精力的方法,并努力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生活规律。

职场中的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类似的情绪困扰,他们常常拖延任务、感到极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身体仿佛失去了活力,仿佛是“行尸走肉”,于是他们开始自称为“低能量者”。

社交媒体上,关于“低能量人自救指南”的话题吸引了上亿次点击浏览。与此同时,"高能量职场人"的精力管理理论在知识付费领域崭露头角,相关课程也取得了较高的完成率。

陷入低能量漩涡

职场励志故事大全_职场人精力管理方法_低能量人群精力管理

那些处于低能量状态的年轻人并非因学业竞争而落后于他人。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且成绩优异,位列榜单前列。然而,当踏入职场,那种“专心致志追求单一目标”的竞争策略似乎不再适用。

初涉职场仅数月的毛胜贤,她的工作和生活都笼罩在“低能量”的阴影之下。她曾在211高校的传媒学院深造,并于2024年11月踏入了视频平台,担任节目策划的职务。

2025年2月中旬,她计划去见一位负责社区改造项目的领导。在等待会面的过程中,毛胜贤感到身体不适,无法站稳,于是她蹲下身,将身体蜷缩起来,仿佛这样能让她的情绪稍微平复。当负责人终于到来,交谈持续了两个小时后,毛胜贤发现自己的视线开始模糊,谈话对象的面容在她眼前变得模糊不清,几乎无法分辨。

毛胜贤心中生疑,认为自己可能身体不适。在去年年底,她先后两次前往医院进行体检,结果分别揭示了炎症和贫血的存在。为了应对贫血,她开始服用保健品,包括维生素D、复合维生素以及阿胶糕。偶尔熬夜时感到心脏不适,她便会服用辅酶10。目前,每晚临睡前,毛胜贤都需要吞服三到四种药片,而清晨,她则需伴着红参汁咀嚼一片阿胶糕,这已成为她生活中比睡眠和三餐还要固定的习惯。

毛胜贤服用的营养补剂的一部分

那些因低能量而生活被打乱的年轻人,似乎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低能量”并非一种官方认定的疾病。他们之所以陷入这种状态,生活变得混乱无序,更像是人在经历人生不同阶段转变时的一种常见不适。

毛胜贤在高考的竞技场上脱颖而出,从中学到大学,她常常在经历了早起熬夜、一个月的高强度备考之后,迎来一段彻底放松的假期。这份成绩单上那醒目的高分,正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直接证明。

工作展开后,情形有了显著变化。撰写策划书、制作演示文稿、参与活动前的彩排……一系列任务接连不断,任务完成后,迎接的并非是休息,而是紧接着的新任务。毛胜贤在提交完一份策划案后,往往紧接着就会接到通知:“感谢你的辛勤工作,胜贤。这里还有一个PPT,正好你手头有空,麻烦你帮忙完成一下。”不论多晚,她都会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毛胜贤的疲惫感源于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所导致的身体能量消耗。根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的数据,截止到2025年2月,我国18岁及以上的民众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为6.85小时,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这一时长低于了健康睡眠的推荐范围(即每晚7至9小时)。此外,他们的睡眠质量评分普遍较低,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引起皮质醇水平的上升,进而对记忆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据《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显示,该报告由上海外服与《大众医学》共同发布,其中提到上海白领的体检异常率已逼近99%。在这其中,抑郁、脱发以及肠胃问题等病症在90后群体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毛胜贤在工作中遭遇的疲惫感,不仅源于那些需要不断修订的方案,还源于由此引发的职场决策疲劳。此外,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在当今社会,工作成果与劳动者之间的脱节、劳动过程的极度碎片化,同样会导致劳动者失去自我价值感。

除了难以驾驭的高强度劳动,职场人士面临的“精力危机”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正处于家庭与职场双重压力下的阶段,人生经历诸多变故。然而,精力管理的方式并未随之调整,这导致了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

许善言在33岁踏入职场、家庭以及育儿的多重角色中,她以牺牲个人时间为代价,无视正常的昼夜规律(即每24小时循环一次的“活动”与“休息”交替),不间断地辛勤劳作,却忽略了身体所需的休养和恢复时间。

吉姆·洛尔与托尼·施瓦茨在《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与时间管理中自律的强调不同,他们视休息为一种价值,并尊重大脑的工作节奏。他们认为,压力并非真正的敌人,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恢复。

叶椰与毛胜贤二人,不知不觉间被“压力成瘾”所驱使,在学业与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奋力拼搏。2019年,叶椰身为大三学生,见证了身边诸多优秀同侪竞相角逐牛津、剑桥的申请机会。而她本人,在短短数月内,不仅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还成功通过了专业考试,并且独立完成了申请英国一所知名大学的所有流程。

期末考时叶椰和朋友一起通宵答题

《精力管理》一书中指出,持续不断的狂热工作模式会引发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能让人感到兴奋。这种狂热工作带来的短暂快感,会驱使人们更加自发地驱使自己投入工作。叶椰也曾深陷这种高速运转的怪圈,然而,这种成瘾性的行为最终会耗尽精力储备,进而引发人体机能的全面崩溃。

如何自救

低能量人群精力管理_职场励志故事大全_职场人精力管理方法

职场中那些能量不足的人,长时间工作后常感疲惫,面对未来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他们渴望通过巧妙地节省精力,保持情绪的敏捷,工作之余及时清理思绪等途径,寻找到真正能为自己补充能量的活动,以此提升精力水平,胜任职场挑战,并在生活中实现平衡。

《精力管理》一书中阐述了四个核心法则:首先,要关注恢复周期;其次,要顺应生命节奏;再者,要避免陷入压力依赖;最后,要追求能力的增长。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精力管理的四个方面,包括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旨在通过恢复和增强这些方面的精力。而精力管理的核心在于能否保持规律的工作与休息,以实现能量的有效补充和合理消耗。

2023年,博主Melody在《纵横四海》播客中提及,《精力管理:如何从无法抹去的疲惫感中恢复》一书中阐述的拓宽精力池的方法,旨在助人摆脱精力匮乏的困境,进而充分发挥潜能。该播客节目关于“精力管理”的讨论,至今累计吸引了99万以上的播放次数。

李鑫,这位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士,认为精力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构建对工作和生活的有效掌控。

李鑫供职于一家广告企业,担任文案一职。他对个人生活的规划细致入微,精确到“小时”的安排。每天早晨8:30准时起床,准备早餐,携带一枚水煮蛋前往职场,并在10点整打卡签到。投身于工作之中,大约在中午12点左右进行短暂的午休,午后一点重拾工作节奏,晚上7点准时打卡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通常在7点半左右,享用晚餐。每周有三日,下班后他会前往健身房锻炼,而其他日子则可能与室友一同观看电影。

李鑫表示,他通常只是感到身体疲惫,很少出现精神上的倦怠。这主要归功于他对工作的掌控能力。具体来说,他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比如,一篇文案,他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写作、搜集资料、撰写提纲以及提交初稿……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工作后,他绝不会额外加班。

去年十月,部门承接了一项较为紧急的任务。周五临近傍晚时分,李鑫提前两个小时完成了稿件。负责与甲方对接的同事提醒道:“李老师,您需要做好周日加班的心理准备,因为客户有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提出额外的要求。”

李鑫表示:“稿件已提交,而且我打算周末外出旅游。若周一有紧急事项需要处理,我愿意提前来办,但不必急于这一两天。”他对工作的态度非常坚定,且明确区分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可能遇到问题的时刻,他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而在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会彻底放松身心。

自2025年1月的上旬起,在每天的夜晚,大约十点钟的时候,许善言便开始着手撰写日记,用以梳理并总结自己近期的生活状态。起初,她记录下了自己的“疲惫”。随后,她努力将这种疲惫感具体化,以便更精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许善言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谓的“累”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她的作息时间极度混乱,这直接导致了她的困倦。其次,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大量浏览零散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消耗能量的)使她感到精神涣散。再者,她总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过分担忧33岁之后的生活,以至于忽略了当下的真实感受。

许善言开始对自己的精力状况变得格外警觉。他在晚上23点入睡与凌晨1点入睡时,明显察觉到身体感受的差异。到了凌晨一点入睡,他明显感觉到身体像是彻底垮了下来,而且还会出现淡淡的黑眼圈。

许善言指出,若需在清晨6点起床,那么务必在晚上10点半之前入睡,以确保精力充沛。若中午选择午休,则夜晚入睡时间将推迟至11点。若中午未休息,则晚上10点便可迅速入睡。至于饮用奶茶或咖啡,则需在白天补充两大杯水,以确保夜晚能正常入睡。

往昔的低能耗人群致力于将精力调控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性。他们通过塑造某种“仪式”来营造正向的循环机制。

许善言于下午五时结束工作,约莫六点钟抵达家中。踏入屋内,她即刻躲进洗手间,开始卸除妆容、清洗面容、沐浴全身,并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这一系列动作,对她而言,象征着一种仪式,旨在明确区分“工作”与“休息”两种生活状态。当她换上家居服后,便意味着一天的休闲时光正式拉开序幕。

叶椰懂得了,不应将宝贵的意志力,频繁地耗费在“今天是否行动”的纠结之中。

叶椰对自身身体的感觉较为迟钝,于是她开始进行自我实验。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到饥饿,是否需要享用早餐呢?无需犹豫,直接进食即可。假如在忙碌中突然感到精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但对此并无反感,那么不妨尝试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若这样做有效,那么之前的那个感觉很可能就是饥饿。

毛胜贤依旧被困在低能量状态。然而,在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十点钟左右,她得知自己刚刚完成的PPT必须重新制作。原因是同事提交的文案中存在诸多错误,必须“迅速”进行替换。她在工作群中回复了“好的”,内心既感到无力,又涌起了一股怒火。距离她通常的入睡时刻尚有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她习惯性地投身于工作,有时甚至牺牲睡眠,以确保能够“尽早”完成任务并提交。

在那日,毛胜贤径自关闭了电脑,跃上床榻,戴上眼罩,打算待到次日清晨再行商议。翌日清晨十点,她会听到两声闹钟的鸣响,起床后前往住所大门外的第二个十字路口,享用一碗豆花,她比喻自己那时的状态为“一团棉花突然发怒”。或许,这便是她摆脱低沉能量状态的开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信息有模糊。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